PDF下载
砌体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

张男男

黑龙江省六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摘要: 砌体建筑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的建筑形式,为了更好的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要注重对传统施工工艺的优化创新,在实际进行砌体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结构设计,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优化和完善,保证砌体建筑施工质量达标,提高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砌体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技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对工程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实际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施工技术内容的可靠性,这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砌体建筑施工也是如此,必须要做好结构设计以及技术选择工作,以此提高建筑整体的功能作用。本文主要对砌体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1.砌块形状的合理选择

砌块形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通常都会根据砌体建筑施工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砌块类型,确保能够将砌块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提高整体建设效果。比较常用的砌块形状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平头砌块,这种砌块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满足水平灰缝的施工要求,但是在进行竖缝砌筑时还存在一定难度,整体质量无法保障,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裂缝问题。这种砌块属于早期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形式,虽然能够强化砌体强度,但是不能满足弯曲强度要求,所以在目前砌体建筑施工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第二,块形端部边缘构造的竖向边肋宽保持在35-40mm、中部凹进了4mm左右的砌块。相比端部为平头的砌块,这种砌块具有良好的抗渗、防裂性能,其砌筑难度有所降低,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第三,基于第二种砌块形状发展而来的砌块。这种砌块端部边缘构造的竖向边肋宽保持在55mm左右,其中竖向凹槽的深度与宽度分别保持在5mm与15mm。使用这种块形的砌块时,为了使砌体端部中央形成一定宽度的竖向减压空腔,需要在55mm的边肋上设置竖缝砂浆,优化砌块竖向灰缝防渗水性能,并在减压腔的作用下增强砌体在隔音、隔热方面的实际作用效果。每种形状的砌块实际的施工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通常都会根据工程整体的各项施工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后选择最合适的砌块类型,只有做到合理选择才能保证砌体质量。

2.砌体建筑的砌筑砂浆设置

结合当前砌体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实际发展情况可知,砌筑砂浆的合理设置关系着工程整体的质量可靠性及结构良好性。因此,需要在砌体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地考虑砌筑砂浆的实际作用。相对而言,混合砂浆中由于石灰膏的含水率相对较高,致使实际操作中难以精确计量。同时,由于其为气硬性材料,水化反应中参与度低,影响砂浆的抗渗性能,加大了砂浆的收缩量,造成了砌体建筑长期使用中渗漏现象的出现。因此,在砌体建筑工程施工前应注重砌块含水率的有效控制,保持砂浆良好的和易性,设置科学的砂浆配合比,合理使用外加剂。商品砂浆在性能可靠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支持下,提高了砂浆的制作效率,降低其环境污染率的同时提高了材料利用效率,实际操作中可以进行精确计算,从根本上保证了砂浆质量的可靠性。这项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明了砌筑砂浆科学配置对砌体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3.砌体建筑的控制缝分析

砌体建筑施工中合理设置施工缝能够降低外界环境因素对砌体结构造成的影响,防止其在温度条件的影响下出现变形情况。在设置施工缝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宽度的合理性,缝内要使用专门的密封材料进行处理,以防出现不规则变化情况。相对而言,小型混凝土砌块整体结构对裂缝问题更加关注。主要在于:混凝土砌体的抗剪强度低,远小于砖砌体抗剪强度。砌体结构的竖缝大且饱满性能不显著,各应力较为集中,致使其沿灰缝处易产生裂缝;相比砖砌体,混凝土砌块的干缩性良好;砌块的温度敏感性强,砌体建筑工程建设中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可能会影响砌体性能。因此,为了提高砌体建筑的施工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应在墙体的适当位置处设置控制缝。

设置时应充分考虑:①将竖向控制缝设置于墙体高度变化处;②将竖向控制缝按照合理的方式设置于墙的厚度变化处;③在小于离相交墙或者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的50%处采取合理的方式设置竖向控制缝;④砌体建筑门窗洞口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⑤在设置竖向控制缝时,若砌体建筑高度保持在3层以下,应对房屋墙体进行全高设置;当砌体建筑物保在3层以上,可在其顶层墙体处设置控制缝;⑥在楼层盖处设置控制缝时可设置为假缝,实现对可预料裂缝的有效控制;⑦结合砌体建筑的整体结构特点,将其控制缝设置为隐式,并与墙体灰缝保持相一致,将控制缝宽度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并通过弹性密封材料的作用进行填缝,确保控制缝的设置合理性。

4.砌体建筑的结构设计分析

砌块和黏土是砌体建筑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施工材料,在施工设计环节,需要了解这两种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结构设计,为了强化整体结构质量还可以进行配筋施工,实现配筋砌块的合理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工程结构的抗震性。具体施工中还需要对结构形式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满足不同类型的砌体建筑施工需要,在应用配筋砌块时还需要做好建筑结构转角部位和接头部位的钢筋材料设置,保证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在多层砖混结构设计中,应结合砖混结构体系要求进行设计。而在砌体结构设计中应将原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按照合理的方式转换为芯柱,并在门窗洞口边缘处设置芯柱,并运用可靠的加固措施对芯柱进行加固保护,实现砖混结构向砌体结构的有效转化。砌体建筑结构设计还应考虑钢筋的合理设置,明确其配筋率的相关要求,通过钢筋的作用将芯柱建筑物的砌块墙体转化为约束砌体构件,确保其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延性,优化其抗变形性能。在多层砌块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约束砌体的合理运用,结合行业技术规范要求,选择质量可靠的砌块材料,结合科学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增强多层砌块结构设计合理性。同时,需要注重均匀配筋墙体方法的适应,保持砌体建筑建设的良好经济性与安全性,提高其整体结构的抗变形能力。

结语:砌体建筑施工中注重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增强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优化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建设效果。砌体建筑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要想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就一定要从结构设计和技术应用两方面入手,确保各项设计内容的合理性,消除各方面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在强化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减少施工成本的投入,这对建筑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建设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建筑项目砌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8(7):151.

[2]廖玲.砌体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9,(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