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论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技术中的问题及农村环境保护

​赵和川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200

摘要: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均快速发展,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特别是水利水电行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其不仅能够促使水电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开发,同时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些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步入一个全新阶段,而如何在新时期有效规避相关问题成为水利水电工程首要关注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以及农村环境保护展开相关探讨、分析。
关键词: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技术;问题;农村环境保护
DOI:10.12721/ccn.2023.15704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规模大、周期长,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结合周边环境特点进行规划和实施,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技术中的问题

1.1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对前期准备工作不够重视,过分依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设计,导致很多技术规范和要求与实际需要不一致,从而影响工程的最后质量。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软基的勘察不够好,而有关的加固施工规范又比较低,那么在工程的后期就会产生质量和安全的风险。

1.2项目监督机制失灵

现如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队伍当中却存在着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在项目监督过程中,监督机构对于其所背负的责任并不明确,加上监督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无法形成一个高效且科学的控制体系。甚至有些地区并没有建立起项目监督机构,导致项目开展前后出现诸多问题。甚至有些监督人员在水利水电工程竣工验收时走马观花,对工程项目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来,不但无法根据国家法规做到严格的项目验收,还会对项目的投产以及人员安全造成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处理对策

2.1认真落实前期准备工作

在新时期背景下,建设高品质的水利水电项目,既能满足其长期、稳定的需要,又能保障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自己的质量管理的认识,才能做到细致、全面地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其次,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设计,根据有关的资料和工程的需要,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以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

2.2加强工程监督管理

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真正做好工程监督管理工作,才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工程建设效率发展,为企业取得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个人口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大力度,无论是从监管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要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手段,紧跟国家要求,做到最好。因此,企业可以选取一批责任心强且具有良好个人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监管人员。正式任职前,严格对待监管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保证监管人员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工作当中。这样一来,才能够从各个环节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充分防患于未然,为工程建设安全以及后续投产安全奠定基础。

3水利水电工程中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

3.1形成健全的环境预防措施

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在强制性、规范性的措施引导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进行合理规划,进而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水利水电工程的选址极为重要,合理的选址能有效避免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会导致原有河流的流域变化,在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师等相关负责人就要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制订预防措施,以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3.2高环保意识,做好监督管理

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环保理念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田水利的生态效益,坚持绿色施工的理念,消除建设中的危害和污染问题,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施工前,要做好环境勘察工作,了解建设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对地质特点、灌溉需求、地形地貌进行综合分析和校验。在选址阶段,应该根据地质和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选择,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生态圈的影响,确保动植物有足够的生存环境。此外,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环保理念的宣传,提升设计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积极采用绿色工艺技术,减少建设中的环境隐患问题。另外,还要对排污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乱排乱放的情况,保护周围水域,构建生态化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河流多样化、保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修复水域生态系统的原则,应该做好边界分析,注意施工上游和下游范围内是否有军民、村落、动物栖息地等等,制定最科学环保的建设方案。做好能源利用回收工作,尤其要加强废料的回收和处理,采用循环利用、资源化、无害化等处理措施,提升效益的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减少水利灌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加强日常灌溉的管理和监督,在制定完善的水利灌溉方案、提升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中,对各个操作环节、操作行为进行严格规范,杜绝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尤其在废水排放方面,应该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检测污水净化后的各项指标,确定处理达标之后才能排放。如果发现违规排放的行为,要予以严厉的处罚。同时,要做好环境监测、跟踪记录等工作,建立环境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各类环境隐患,保障工程的生态性、环保性。

3.3制定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因规模大、周期长所以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但巨大的资金投入会增加政府的负担,可以制定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目的是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要有明确的主体的补偿范围,秉承谁破坏谁治理、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在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

3.4注重生态环境评估

因为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如果受到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恢复,甚至会出现无法恢复如初的状况,所以需要做好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对工程建设的利弊做出详细分析,确定工程项目是否具备实施必要性,并在进行项目立项时,将防护措施以及保护理念融入其中。需要通过对生态环境价值进行核算的方式,对其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作出分析,做好环境折损关系以及生态效益的梳理,通过制定各种方案的方式,从多角度入手,对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实施价值进行考量,对工程所造成的影响做出精准预测,从而为后续的相关管控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基础。在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抓好考察、设计等源头工作,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和要求进行,从人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到材料的应用等各方面着手,严把质量关,确保施工建设的每一步骤和现场工作的规范,让农田水利水电工程合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许文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农村环境保护[J].水电水利,2020,4(4):9-10.

[2]高原,刘付涛.试述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技术中的问题及环境保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6):218.

[3]杨磊.探究节能环保技术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有效结合[J].中国设备工程,2021(23):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