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和学生的特点
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主要来自本科第二批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自控能力,求知欲、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都需要提高,并且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存在多元化、层次化。在传统的教育观中,传授知识经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学始终为主要任务,但对学生优点的发掘不足,对学生需求发现不够,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不多,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重视不够,针对学生层次化特点,教学内容变化不多。这些突出的特点使传统教育与实际不相适应,造成了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观传统、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不强,兴趣不大。
二、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启示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提出并推广,引起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它在社会各领域中被提及采用,注重人的性格中的积极层面。积极心理学要求充分探索人的潜在的力量,研究和利用人性积极的一面,达到增强个体的主动、积极性。
在应用型大学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促使教师用开放、包容和欣赏的视野发掘每一名学生的优点、潜能和品质,针对学生多元化、层次性的特点适时调整教学,使教师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增加自信,体验成功喜悦。
借鉴积极心理学,创新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于应用型大学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有重要的帮助。
三、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观教学设计
微观的教学设计是确定教学活动计划以及解决教学的短近期规划问题。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可针对学生特点,在微观教学设计中的各个方面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 运用积极心理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的方向和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可以使课堂教学标准化,对教学起着导引作用。积极心理学要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针对各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和需求层次制定目标。
在应用型大学开设的各种专业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需求不同,各专业的生源基础也有差距,针对各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和需求层次制定目标能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Excel应用”内容讲解后,对财会专业学生,结合实际业务增加“Excel在财会专业中的应用”的课堂内容。 在对“PowerPoint应用”讲解后,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可进一步讲解增加PowerPoint艺术设计效果的一些技能。
(二) 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原有水平。
应用型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各地计算机教育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所以要充分了解学生大学之前的学习环境、学习硬件水平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若做不到充分了解,则可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对学生原有学习水平较低,硬件不完善的,要视情降低起始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对学生计算机原有水平较高,涉及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已经掌握的,可加快进度,提高效率,用更多的时间对更深层次,难度更高的内容进行讲解。
(三) 运用积极心理学,视情制定课程教学程序计划
制定课程教学程序计划,包括计划课堂组织形式,选择方式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确定教学内容等。以上内容都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周密计划,同时关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有关内容与知识做到及时更新。
1. 计划课堂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按照积极心理学原理,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学习能力虽然不足,但活跃程度较大,为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应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利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方法完成教学。
1.1灵活安排课堂组织形式。
合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让学生充分竞争,调动积极性,全身心学习知识。例如,可将较大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将学生针对不同小任务分组,各组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各组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并完成,重视自己所负责的任务成果,完成后在课堂分别展示,通过这种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挥潜能,充分投入课堂,完成任务,牢记所学,并通过展示成果增进友谊,活跃氛围。
1.2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正式课堂前,可明确下次课要完成的任务或提出的案例,涉及哪些知识点,完成后的状态是什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所有学生都在课前明确自己的任务及完成的标准,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后,重点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掌握。
2. 根据教学目标中的教学标准,安排教学过程。
为激发应用型大学学生求知欲,可在课前进行引导性预习,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例如,根据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难度和教学标准,将课堂分为讲解环节、基础知识操作环节、提问环节、集中讲解环节和有一定难度的任务驱动操作环节,使学生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
3. 运用积极心理学,合理确定课堂内容。
3.1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多元化任务驱动。
例如,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Excel的函数应用中,可将任务制定为对人力资源信息表中应用函数完善数据,对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可将任务制定为对员工工资表的数据运用函数进行整合计算,使任务贴近于其今后的实际案例。
3.2根据不同基础知识水平,层次化任务驱动。
例如,根据不同难度制定可选的几种任务完成模式,不同基础知识水平的学生自由选择,激发他们的自主性,提升破解问题的求知欲,教师适时讲解各难度异同,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的信心。同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使联系更加紧密,集体意识更强,人格更加完善,使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时更加积极踊跃。
4. 根据最新计算机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应不断翻阅资料和通过各种平台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引下,传授最新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结合积极心理学,对教学成效作出确切评价。
积极心理学认为,大学生的学习主要有报答性和认同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保证生活的需要和事业成就的需要。为确切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应结合积极心理学,准确确定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和标准。
1. 设立积极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通过设定合理的评价方法,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改变现有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评价仍可采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完成任务,并请学生互评,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评价更加公正、客观,利用学生的“面子”心理,夯实教学效果的“里子”。
5. 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
将结果归因引导到个人的努力,使努力与评价结果正相关,使学生感受到努力的有效性,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例如,平时不仅将学生的日常作业完成情况、到课率作为最终成绩的评价因素,还需将个人表现对课堂的影响、完成任务的参与度和所发挥的作用等因素也考虑在内中,并影响最终的成绩,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活跃度。
四、 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方面,发现学生的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调动学生最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活动。利用应用型学生积极的认同需要、报答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心理,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潜能,培养积极、主动、活跃、向上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和睦关系。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教学,应用型大学对中国教育一定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龙琼芳.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6(5).
[2] 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M].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