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大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地理教学和评价

林霖祖

仙游县大济中学,351200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观念,逐渐促使学生在地理课程中的主体性得到有效激发,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如今,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初中地理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上述的认识,本文对初中地理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和评价进行了剖析和解释,并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教学策略;评价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3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为了确保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很多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地理教师要贯彻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就必须顺应“双减”的新形势,从学生的素质发展入手,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和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充分体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由此降低其负担,建设高品质课堂。

一、关注示范,引导创新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都发生了优化和转变。初中地理教学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也更加注意引导他们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要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初中地理教师必须树立榜样,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因此首先就要求教师既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又要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自己就必须具备鲜明的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在创新的课堂环境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推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1]比如,老师在教授学生“走进国家”内容时,可以在备课和教学环节中进行一些创新,强调要打破常规课件的枯燥乏味,将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加入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课件的内容,来推断出不同国家发展的差异所在。这样,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还可以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可谓是一举三得。另外,老师在完成了课程教学后,还可以安排一些创造性的任务,让学生在章节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创新意识,最终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设置计划,推进教学

初中地理教育旨在让学生获得地理学基本事实以及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分析这些东西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并初步具有地理学分析、解题的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最后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些都会同时影响学生的行为,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了完成教育,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很好达成了这一目标。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内容比较丰富,每一册都有较小的内容单元。[2]举例来说,在“地球的面貌”知识中,“地球”展示了宏观的主题,“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等就是微观主题的展示。教师要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统计和汇总,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老师在制定辅导方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因素,制订指导计划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指导,所以计划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设计出适合实际的教学计划,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积极评价,彰显态度

教师在观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往往会使用两个评价词,即优和劣。而这些学生由于自信心相对较低,更加需要老师肯定积极的评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发现学生的长处,而不能把他们分成两部分,应该用科学与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和评价这些学生,发掘学生独特的兴趣和潜能。所以,每次课堂教学及课堂检测时,地理教师都要针对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做出有针对性地评价,这能很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例如:“本节课程的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好,老师希望之后的课程同样能汲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老师随时都在哟。”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在学习中逐渐树立起信心,逐步培养其阅读能力。在教师的评价中,让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听到老师对自己的正面和积极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3]

四、基于技术,正确评价

在教学评估中,教师必须重视客观评价,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在进行教学评估时,应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状况,正确地评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让评估能发挥真正的价值意义,而并非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评估。然而,就目前的教学实践而言,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与评估时,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设计,这样的话,在学生明白了之后,老师还在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讲解,而有些知识,学生还没有把握,甚至是掌握不好,老师则一笔带过,这样就会极大地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改善这种情况,比如:采用智能教学平台,利用答题器、随机提问等技术,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过关率。老师在教完一部分知识后,还要通过智能学习卡片,实时地对课堂中的知识进行实时检测,并对学生的完成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和统计,使老师能够及时反馈,更好地适时调整教学流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4]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性和地质性学科,在初中教育和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为初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给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顺应新教育改革的背景,还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地设计教学和评价,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深化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意义,促使学生得到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高红.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江西教育,2022(15):40-41. DOI:10.3969/j.issn.1006-270X.2022.15.019.

[2]陆凯.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略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1(1):76-77. 

[3]庞丽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3):100-102.

[4]张文强.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