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引领学生徜徉在优美的语文意境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愉悦与文章内容,形成共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学会结合材料,以其特有的方式围绕文本展开留白的补充与完善,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兴趣较低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智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思考问题的方式还不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低。此外,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富有爱玩、好奇的天性,对未知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果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就浪费了其天性优势,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在该年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天性,多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书本中寻找阅读的乐趣,逐渐消除学生对文字阅读的抵触心理。
(二)实际教学和目标不协调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前,会制订一系列的教学目标。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师就会发现实际的教学与制订好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过于理想化,没有对学生记忆能力进行充分的调查,因此,其制订出来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情况不符合,明显脱离了实际情况。同时,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与学生的沟通不到位,导致学生出现跟不上教师教学节奏的现象。另一方面,学校的设施不能满足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在课程的设计方面,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整合。这就导致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输出,而忽视学生是否掌握相关技巧。基于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制订长远的教学计划,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培养学生兴趣
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所在,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及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进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创新教学理念,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避免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问题出现。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从而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知识与生活的微妙关系所在,进而找到阅读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学案例一:在进行小学语文《海上日出》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重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对学生展开阅读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见到过早晨太阳升起?学生都回答见过。教师再提问: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学生都通过对生活经验进行回忆思考,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早上太阳刚升起时不是金色的,是红色的,并且早晨的太阳非常大,感觉离我们非常近。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回忆与紧密联系,从而能够对日出这一情景进行分析与了解。通过这一系列生活化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这一课的学习。
(二)坚持教学创新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长期应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或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厌烦感。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进行创新,避免由于教学方式与理念传统陈旧导致学生的学习受到阻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发展变化,能够察觉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与课堂表现变化,从而判断教学模式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接受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该重视对前期教学工作的总结,能够在教学工作展开前对前期教学工作进行问题的汇总与经验的沉淀,从而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长期沉淀的教学经验进行应用,通过结合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案例二: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对之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自身教学进行经验的总结。在进行了这一教学前活动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创新与理念的优化。在进行《黄继光》的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学生能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人物描述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
(三)重视读写结合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长期应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展开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多个问题,其中包括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挫伤、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阻碍以及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影响。因此,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写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储备都具有积极作用。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避免说教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需要将阅读以及写作结合起来展开,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针对讲解的课文来设计写作练习。比如选择某一段让学生展开仿写练习,对于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展开续写练习,给故事写一个不一样的结局。这样的方法都能让学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等用于自己的写作中。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书写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结语
教材中很多阅读内容都是经过删减之后的文本,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材料展开想象和思考,为学生开展阅读补充大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丰富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外我们还要善于学会引用课外阅读材料,为学生搭建一个超文本解读与对话的平台,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中,带领学生感悟艺术殿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朱文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J].读天下(综合),2020(12):10.
[2]蒋林.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措施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0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