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究高中地理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策略

黄霞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林伟华中学,516400

摘要: 高中地理是一个提升和衔接的阶段,对于这个学习阶段来说,要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语言,拓宽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地理素养。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可以联系实际不能够只浮于表面。教学评一致是近几年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只有教学、学习和评价达到一致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才会增多,教师通过评价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定,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地理核心素养自然得到提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3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求高中教育教学紧扣时代脉搏,创设真实情境,培养时代新人,这也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高中一线地理教师应加大对新课程目标的重视程度,注重学用结合,制订出清晰可操作的目标,回归以地理素养为核心的地理课堂,立足本土化,研发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标准化、专业化路径,着力培养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意识和素养,将评价任务与地理情境有机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学习效果反馈上的实际效益,推动高中地理教学与新高考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 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何确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评价能够协调一致,前提是需要在正确的“目标导向”引领下实现三者的一致性。只有让学科课程目标与预期课程目标相统一,才会真正实现所追求的一致课堂。然而,在地理课程的教学实际当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形,就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所设置和产出的目标,无法与预期课程阶段的目标相匹配或对应。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一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素养目标缺失的问题,导致运作课程阶段的素养目标定位出现缺失。另一方面,一些地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或是没有花费心力去思考,时常会出现运作课程素养目标扩充的问题,表现为课程素养目标之间产生差异,引发教学与评价出现不一致。此外,一些地理教师在研读教材课标中相关内容的时候,多会照搬课标当中的相关描述,或是直接用现成的教参、教辅,并没有真正做好有效到位的分解、细化,甚至没有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考虑到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实现性,因此在评价课堂教学和学情时,无法做到精准地全面掌握。

⦁ 教师评价素养有待提升

通过对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深度研究发现,地理课堂不仅要有“教”有“学”,还需要有“评”给予支撑和保障,只有确保三者保持相同的轨迹,才能力促教学目标达成一致性。简而言之,三者相互制约且缺一不可。类似一台设备,如果必要的配件都不具备,又何能保障机器处于良好畅通的运行状态。目前高中地理课堂缺少评价环节亦不是个别现象,甚至说类似情况还不少。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往往“教”与“学”在课堂时间的占比较大,“评”则占比较小。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在评价素养方面表现不足。特别是一些教师过多地关注了终结性评价,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教学评价任务与标准专门进行相关评价设计活动,以至于形成了固化的思维以后,对形成性评价明显投入不够。例如: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多以布置检查课后作业的形式作为评价手段,由此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一些地理教师常用的评价形式相对单一。例如:在口头评价时,只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正、误的评判,没有做到深入的评价反馈。再例如:在纸笔评价中,内容主要局限于学生学习行为,缺乏对学生素养目标达成的反馈。

⦁ 教学设计与评价常出现不一致

从培养高中学生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形成的素养与课标、教材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由于一些地理教师在感知课程这一关键期间,并没有将教学与评价有机衔接,甚至对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出现了教学与评价的脱节。其标准在于教师所撰写的教案多为知识条理的简单呈现,而且常常以个人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之后按照考点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往往出现教学目标不够细致的问题,或者没有进行统筹性的全盘考虑,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难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例如: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不适配课件,或评价活动没有明确的标示,无法体现出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作用。

⦁ 高中地理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策略

⦁ 制定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为更好的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就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针对每一节课都制定清晰合理的目标,从而使教学评的一致性做到方向正确。新课标下的课程目标设计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即对学生主体的研究,对社会背景和生活需要的研究以及对地理学科的研究。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的时候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同时兼顾社会的需求和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变教为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根本是为了学生能学得更好,因此,其主体必须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必须搞清楚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立足学情,与时俱进。地理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涉及地缘地理等方面内容,因此就要随时关注国内国际新闻,科学理论研究成果,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立足目标,“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建立首先要明确学生培养程度,然后根据这个要求再设定具体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综合学生情况、学科、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设计教学目标。

⦁ 提升教师的评价素质

健全师资培养制度,强化对教师评价素质的训练由于教师对教育评价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相对较浅,且大部分教师并未全面掌握在教育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素质主要是通过教师个人学习和经历的积淀。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基于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评价很难接受过系统培训考虑,在专家授课、在职研讨、校本课程研发等过程中,增加教师教育评价相关内容,强化教师对新的教育评价方式的示范与引导,提高教师对教育评价方法的掌握,以提高教师的教育评价素质。要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增强以自我评价素质能力建设。学校要督促教师增加自身学习,掌握教育评估的有关理论知识;教师也要结合课堂实际,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视角下,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通过全面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从学科的本质出发,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陶冶其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44-46.

[2]田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9:(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