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史琳鹏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75

摘要: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和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土地资源紧缺,土地破坏严重,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生活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建设力度,增加耕地面积,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在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也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当前文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是科学规划和利用国土空间的重点工作,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重视。本文主要浅谈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具体阐述了土地整治工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土地资源
DOI:10.12721/ccn.2023.15705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土地整治工程是指对利用率低下、不科学开发和利用、未开发和利用、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破坏下的土地进行的恢复和治理,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质量,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受到土地整治工程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下,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进一步推动了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对此需要人们加强重视,科学分析土地整治工程中的问题,以此制定防范对策。

一、土地整治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土地整治工程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影响下的盐碱地、水土流失地、土壤沙化低、污染土地、农村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矿产资源开采下的土地进行的整治,旨在盘活土地,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补充耕地,提高土地产能和效能。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生态恢复、环境保护的理念下,在建设人类美好家园的目标引导下采取一系列方法、开展一系列活动下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综合。

二、土地整治工程中的问题

(一)土地整治工程效果不佳

为了更好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我国多个地区都加强了土地整治工程的建设力度,但是因为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城乡经济分化严重,很多农村居民放弃种植土地,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耕地被荒废,城市用地紧缺,致使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下。对于土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一直是影响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完成的主要问题,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重视,出台相关管控政策,规范引导,加强对荒废土地的整治和管理,为土地整治工作的规模化进行奠定基础,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二)集约化管理意识不强

在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各主体缺乏集约化管理意识,没有重视土地资源保护工作,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没有做好保护和治理工作,导致土地资源污染和破坏严重,分散经营,大规模开发,导致土地资源面积骤减,质量下降。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农户们保护意识不强,为了扩大土地开发面积,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规划建设土地,进而过度占用耕地。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没有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利用指标科学划分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绿化用地的范围,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导致土地资源短缺,浪费严重,进一步阻碍了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此外,在土地整治工程开展中,没有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设计方案,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导致耕地资源被占用,得不到恢复,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1]。

三、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一)保护生态环境

在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整治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创新思维方式,不断改进自身的整治技术和方法,以此提高土地整治的效果和质量,加强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明确治理方向和目标,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般情况下对于工业生产污染、农业生产污染、相关设施设备污染下的土地可以采用化学或者物理技术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加强管理,以此控制企业的排污力度,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此外,对于生产生活污染下的土地可以加强对土壤中微生物的保护,保证土壤肥力不受影响,确保河道和周围植被可以相互作用,实现水汽循环,减少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确保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

(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调查发现,我国虽然已经开展了相关土地整治工程,但是一些地区还缺乏土地集约利用的意识和理念,导致治理效果不佳,土地资源还存在浪费的问题,对此需要当地责任部门加强管理,重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树立集约化土地资源管理意识,以此保护土地资源,有效满足地区农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在进行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根据地区具体情况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分析其中的问题,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科学分析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周围环境、土地的破坏力度,明确规划建设范围,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此外,还需要处理好土地规划和项目规划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可以强化开发效果,有效发挥土地管理作用,根据相关土地政策开展活动,最终提高土地管理水平[2]。

(三)有效发挥规划指标分解法的作用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可以采用规划指标分解法明确生态用地指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和战略目标,将生态用地指标层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项目环节和流程中,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现有的土地整治面积和范围分解国土空间规划总面积,明确比例。此外,人们也可以根据治理地区内的单一指标在总体规划区域中的占比来细分工作任务,以此明确治理目标。规划指标分解方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规划方法,其可以将上级指标细分到下级中,确保上级规划指标任务科学完成,实现预期目标,对此可以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将生态用地指标层层分解,以此优化生态用地结构,确保土地整治工程区域内生态用地的科学、合理,便于人们进行系统化的研究。

(四)实现多功能空间综合整治目标

为了更好的推动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我国加强了全流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投入力度,旨在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强化建设效果,实现预期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人们根据各地区土地具体情况科学采用整治技术和治理措施。并在整治的过程中有效发挥农村地区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自然环境优势等,以此明确地区功能和价值导向,有效发挥土地整治工作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可以拓宽生产空间,完善生态空间功能,科学分析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问题,以此制定完整的对策和方法,有效提高整治效果,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另外,人们还需要把握当前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全力打造生态良田和绿化工程,有效发挥土地基本功能和优势,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科学进行,深入挖掘土地价值,最终实现整治目标[3]。

四、结束语

总之,土地整治工作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需要进行土地整治,以此形成循环的生态保护体系,且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对此需要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拓宽建设空间。

参考文献

[1] 罗林涛, 方炜. 基于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的生物群落构建[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0, 42(2):7.

[2] 朱永增, 丁继辉, 李倩倩,等. 黄河故道土地生态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研究[J]. 江苏水利, 2020(8):4.

[3] 王磊. 土地整治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