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析

黄孔愿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与新课改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满足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展开深层探析。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84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注重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教学环境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重点与核心内容。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独特、趣味且有效的教学环境,有效锻炼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社会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1]。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小学生体育教学实践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通过为学生设置有趣、灵活教学实践活动与丰富的课堂教学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参与兴趣,有效实现对学生健康锻炼意识的培养;另外,教师应该选举科学、适量的体育运动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有效增强自身的对体育基础教学知识的理解,强化自身对体育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体育锻炼对健身健康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正确的全民健身、终身锻炼的思想意识。

(二)注重学生体育专业技能水平与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不仅仅是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全面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素质教育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核心素养应该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的体育学习与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增强自身的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与学习技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实现对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

(三)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让学生通过对体育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锻炼作为体能训练的前提与基础,引导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与体育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化知识,有效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与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2]。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综合学习能力等为主要参照,对学生教学呢内容以及课程体育技能训练方案进行有效规划,有效保证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课堂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需求。

二、当前我国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与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不相吻合

与传统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依照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多方面的培养。但是由于常年受到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高年级体育课程教学过于形式化。在实际的课堂实践活动开展时,未能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既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准,也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另外,教师教学理念与专业教学水平也是制约小学高年级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3]。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汇总,教师如果过度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颜的培养,不仅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实际要求。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冲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高标准,因此,需要全面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手段逐渐被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段与模式所代替,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形式定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就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体育的教学现状分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性,如果不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的优化与改革,必然会对教育教学事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小学体育教师作为新时期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深入探究与总结新课程教学目标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实际情况以及认知能力等进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创设,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析

(一)充分挖掘体育教学材料,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基础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对体育课程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小学体育课程就是简单的自由活动,在课堂中让学生放放松、做做游戏、跑跑步即可。但是,素质教育下,小学体育课程还包含了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基础运动知识与技巧,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有效达成现阶段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目标[4]。因此,为了有效实现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教师要开展全面、系统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教学,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习的体育教学理论概念认识更加深刻与准确,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体育实践学习,将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实例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眼界,增加对体育知识的常规化储备。比如,在进行田径运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以及课本教学内容,对于田径运动相关的事迹、人物等进行教学导入,以刘翔打破110米跨栏的世界纪录为主要案例进行故事的叙述,带领学生进入到奥运会的比赛现场,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再比如,在讲解相关的篮球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导入科比、姚明等篮球明星,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充分挖掘体育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引导与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基础,增强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能力。

(二)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体育课程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健康、快乐的成长,有效达到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对课堂教学主体与教学目标的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基于此,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安全健康意识的培养。在体育课堂知识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通过引导与示范让学生在运动中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与掌握专业体育训练技巧与方法的重要性,真正意义上了解体育课程的价值,并从学生的角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类趣味性体育实践活动的参与,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参与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态度,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与思维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能力锻炼与发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提升。

(三)运用创新意识,不断丰富教学形式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的体育运动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结合学生的有限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进行差异性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为学生创造具有趣味性、灵活性与有效性的体育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体育教学的深入探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系统、全面的体育教学知识与技能,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实现“寓教于乐”。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耐久力跑训练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法在跑道上设置游戏关卡,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相关的游戏规则与教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游戏诱导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还能够缓解严肃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学习与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幽默、鼓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a同学,你真棒!”“做得非常好,老师再陪你练习一次!”等,增强体育运动训练的生动性与活跃性,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体育学习的过程,不断增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与改革教学形式,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案,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巧,增强自身的学习自信心,实现对自身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毅军. 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J]. 华夏教师,2018(34):11-12.

[2]吴梦莹. 武汉市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9.

[3]陈迎. 身体素养视角下初中生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沈阳体育学院,2020.

[4]陈福亮. 体育课运动技能和体能组合练习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