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讨矿业开发与林业环境的生态保护

刘少君

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摘要: 现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业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对内蒙古地区自然环境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地质结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面对这些挑战,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恢复成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矿业开发与林业环境的生态保护,旨在促进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 矿山开发;林业环境;生态保护;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3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越来越多样化。在矿山开发中,由于采掘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同时,森林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其维护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1 矿业开发对林业环境的生态保护影响

1.1 对地形的影响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的地貌产生一定的破坏。矿山开采会对地表层造成直接的物理破坏,如挖掘和破碎等操作都会导致地表层被毁坏;矿山开采还会对地下水系统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到水体的质量和数量;矿山开采也会对植被造成损害,因为采掘过程会将土壤扰动到一定程度,使得原本生长良好的植物无法存活[1]。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矿产开采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可以采用合理的开采方式,比如采用地下开采的方式,以减少地面上的破坏;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技术手段,确保矿石的回收率达到最大限度,并尽可能地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

1.2 对土壤的影响

矿业开发会对土地造成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开采过程中,矿山会挖开大量的地表土来获取矿物,这会导致土壤结构的变化以及植被覆盖率降低等问题。此外,采矿过程还会释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如汞、砷等,这些化学物质会在土壤中积累并污染土壤。矿业开发也会改变土壤水分循环的过程。由于挖掘活动会扰乱地下水流的方向和速度,从而影响到水体的流动和水质。同时,开采后的废弃物也可能被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或湖泊中,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此外,矿业开发还可能引起土壤侵蚀现象。当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进行运输时,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动,进而加速土壤流失的速度[2]。另外,开采后留下的大量废料堆积也容易引发土壤侵蚀的问题。因此,矿业开发对土壤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不仅会影响植物生长,而且还可能危及人类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其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1.3 对水文的影响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采掘和运输过程产生的大量废物排放以及地下水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水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长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这种损害。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并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3]。此外,还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去,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政策和标准,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会破坏自然环境。采矿活动会对地表层造成破坏,如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以及植被被毁。采矿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因为大量的废物会被排放到地下深处。这些污染物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从而影响到饮用水源,还会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垦等等。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矿产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力度,限制采矿范围;采用环保技术,降低资源消耗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努力。

2 林业环境的生态保护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矿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采矿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自然保护区。这些活动不仅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还导致了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问题。此外,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也会影响土壤肥力、水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因此,在矿业开发和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可以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手段来降低采矿企业的环境负担;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以确保资源合理使用。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在于恢复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这个过程不仅关注受损生态系统的物理和化学属性的恢复,还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恢复。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使其能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持续发展。这包括提升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和弹性,使其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4]。此外,生态恢复还旨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特别是对于受威胁和濒危物种。这不仅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有助于维护生态服务,如水质净化、土壤肥力维持和气候调节。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公众参与和跨学科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确保恢复活动符合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见图1。

捕获.PNG

3 矿业开发与林业环境的生态保护有效策略

3.1 改变观念,走资源节约及生态保护的新路子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在矿业开发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其中之一是改变传统的开采方式和理念,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进行采矿。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能源消耗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采用循环利用的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原材料。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机制以及加大惩罚力度,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5]。因此,应该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之路。

3.2 健全法制管理体系,依法治矿

矿业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尘埃和有害气体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以防止违规行为发生。,还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规范开采过程中的行为准则,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要提高公众意识,鼓励人们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6]。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 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作用

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以确保企业遵守环保规定;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并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政策,如减免税费或提供资金支持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这些措施能够有效促进矿业发展和林业建设的同时,也保障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因此,要实现矿业开发与森林资源的协调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同时充分发挥行政职能的作用[7]。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3.4 加快技术更新与改造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矿业开采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然而,这些活动的影响不仅限于矿产资源的获取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还涉及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因此,加快技术更新与改造是实现矿业开发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8]。在实践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采用先进的采矿设备和工艺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提高开采效率,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测,以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森林资源。同时,可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鼓励人们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改进,才能真正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3.5 加强矿山生态保护教育

加强矿山生态保护教育是第四章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措施。该措施旨在通过对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从而制定出有效的保护计划来确保矿山开采不会对当地的自然资源造成破坏或污染[9]。同时,为了提高公众对于环保意识的认识,也需要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如何在日常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改善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以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3.6 丰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一种预测和评估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评估潜在的负面影响,还包括寻找减缓这些影响的方法。EIA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工具,以科学和系统的方式考虑环境保护。通过EIA,可以在项目实施前识别环境风险,从而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它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促进公众参与。此外,有效的EIA还能够帮助企业遵守环保法规,避免因环境问题导致的法律纠纷和财务损失,从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

3.7 建立多元化生态保障机制

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开采对森林的影响,如限制采矿范围和时间,以及加强监管以确保采矿过程符合环保标准,还可以采用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增加森林覆盖率,并促进生物多样性。为了更好地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8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原则,注重林业环境保护

要采取开源和节流并重的方法,以确保森林资源的长期利用价值,需要加强对林区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鼓励社会参与,促进公众意识的提高,从而更好地维护森林资源的健康状态。应该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规范森林资源的使用行为,保障其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护好自然环境,为未来的世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4 矿业开发与林业环境的生态保护发展前景

实施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取决于受损生态系统的具体条件和恢复目标。对于被矿业活动破坏的地区,土壤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这可能包括去除污染物、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10]。例如,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来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另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土流失至关重要。通过种植本土植物和恢复自然植被,可以重建生物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此外,水体的恢复也很重要,尤其是在矿业活动导致水质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下。这可能包括水质净化、河流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所有这些措施都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条件,以确保恢复活动的成功和可持续性。

生态恢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难题、资金限制和缺乏公众参与。技术上的挑战包括如何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的损害程度,以及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恢复策略。资金限制是一个普遍问题,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地区。此外,公众对生态恢复项目的支持和参与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增强公众意识和建立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是推动生态恢复成功的关键。尽管存在挑战,生态恢复的前景仍然乐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生态恢复项目被实施。此外,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增强,为生态恢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11]。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管理,生态恢复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大的成功,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做出重要贡献。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业开发和林业环境生态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要加强对矿山开采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需要制定合理的采矿政策,并严格执行,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总之,矿业开发和林业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只有通过综合考虑和协调解决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吉智忠.浅议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与具体对策[J].新农业,2020(19):23.

[2]柯贤华.当前林业生态修复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2):140.

[3]贾庆林,赵小汎,代力民. 协同治理视阈下丹东矿业开发与林业环境的生态保护探讨 [J]. 温带林业研究, 2020, 3 (02): 18-21+33.

[4]于令芹. 探讨矿业开发与林业环境的生态保护 [J]. 环境与发展, 2021, 30 (03): 207-208.

[5]苑光远,梁馨文.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花卉,2022(6):152-154.

[6]阿丽努尔•塔拉提.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J].水电水利,2023,7(2):91-93.

[7]魏国. 矿业企业矿业权项目风险管控探究 [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 (12): 168-170.

[8]马祥东. 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浅析 [J]. 农家参谋, 2021, (16): 169-170.

[9]胡万存. 林业生态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研究 [J]. 种子科技, 2021, 39 (13): 115-116.

[10]杨荔.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探究 [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 (06): 23-24.

[11]李小兵.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策略探究 [J]. 南方农业, 2020, 14 (36):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