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学中,班主任能够长时间接触学生,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在学校能够健康的学习和成长。但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学生不易被管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班主任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不再适用于学生。为了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需要班主任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生活的美好,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和生活。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的管理体系已经逐渐刻入成为班主任的教师意识中,在大多数的普通初中学校班主任在对自己一个班级学生推行教学管理的教育领导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在平时的班集体的维护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太过单元化,对每个学生只有严格,必须认真执行所传达下的所有管理命令,忽略了现在所负责管理的学生群体仅仅是只有初中生,并非只有小学生,他们每个班的人都不具有自己独立的管理性格。所以,实行"强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在现如今来讲不太适合现阶段的初中生了,还可能直接造成让初中生逐渐认作一个班主任不尊重自身的人格等多不利于学生良好成长的心态产生,更直接地影响了当代中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的措施
(一)明确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教育部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初中作为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开始体现的阶段,学生之间在各方面发展具有差异,因此教师在管理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盲目地用一种方法去管理衡量所有学生,有些学生逆反心理较重,有些学生性格比较木讷,对这些学生如果盲目地一视同仁,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同时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面临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带来的压力都会给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造成一些影响,班主任如果不及时加以了解和疏通,长期积郁在心里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对学生情况和日后的心理变化加以掌握,在方法上可以和各科教师交流分享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在各科课堂上的表现,同时建立家校交流群,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班主任工作不应该只局限于校园内,班主任对学生回到家庭后产生的变化也应该加以注意,这样从多方面立体地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工作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到最佳效果。
(二)班主任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德育工作做到以情感人
班主任应注重根据新形势背景下德育工作出现的问题以及情况等加强优化改进,并做到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型德育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为人师表。实际上身教要重要于言教,特别是初中阶段教育,班主任能够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榜样力量。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并没有接触到较为广泛社会面,并且思想也没有定型,各方面还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在辨别是非过程中,或者是对于社会的看法通常情况下都是由班主任的身教而得到,因此,班主任的态度、做法、道德、品质等,甚至于学校生活当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故而,班主任一定要时时刻刻注重自身表现,注意通过自身的良好品格、道德、素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潜移默化的针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第二,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以情感人。例如:针对班级内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一定要多多关注,加强关心照顾,同时组织其他学生为需要帮助的学生送上帮助,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德育教育更加高效。不仅如此,班主任在学校日常生活过程中还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进而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多举办活动,增强凝聚力
学生刚升入初中对团队意识尚没有概念,班主任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班级间的活动加强自身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通过参加一些知识竞赛或体育运动等班主任带队参与的活动,既和自己班级内的学生加深了了解,熟悉了班集体,也在比赛中加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这种班级凝聚力的产生使班级内更像一个整体,比起一团散沙更方便班主任进行管理。
(四)选拔优秀班干部,学生参与管理
当班主任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合理培养并选拔优秀班干部,有利于帮助班主任展开高效的教育管理工作。每个班级都可看成是小型的社会集体,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每个学生都要完整融入这个集体中,班主任需要求每位学生自觉遵守班级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各项管理制度正确地指导学生执行学习任务。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从多方面合理地了解学生,整合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格特征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其责任感。在了解学生时,班主任可基于班级选举来选拔班干部,并结合各位班干部的能力特点进行相关工作分配,从而协助班主任开展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此外,班主任需引导学生和班干部间展开良好的沟通交流,进而强化班干部所具备的协调作用,根据班干部对班内每位同学的了解,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班主任应加强与每个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掌握每个学生的真实想法,并根据这一想法,将其适当地应用于初中班级教学管理系统中。在此过程中,班干部能帮助班主任减轻管理负担,并促进班干部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进行班干部培养与选拔时,需适当融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产生成为班级委员的职责感,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自我管理的价值观,助力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更高效落实
(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要进行学生的德育管理,学校教育是一方面,家庭的教育也是很重要,所以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互动沟通,得到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向学生家长讲述德育知识,使家长了解并正确引导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二是将学生日常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与家长反馈,让家长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
完善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在校教育教学艺术不是一时半会就一定能够成功完成的,需要较长时间的不断积累,在这个新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不但多的需求在校教育艺术工作者的基本权利共同配合,更加多的需要在校学生和教育家长的双方一同努力。初中教育班主任必须充分学会认真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善于细致观察,从多种层面能够深刻观察学生的真实内心想法,从弟做到初中教育教学艺术的同步提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要积极探索改善教学管理工作,更多的要切实体现教学管理机制的教学公平性。致力于共同打造完美高校学习环境氛围,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标杆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静.刍议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76.
[2]郭俊菊.关于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7):108+110.
[3]李志刚.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