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粮食收储企业粮食检验管理提升措施研究

​高旭静

中央储备粮威海直属库有限公司

摘要: 基层的粮食收储企业承担着粮食收购质量检验的重要职责,也是粮食收储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并对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粮食安全流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粮食收储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非常特殊,是能否出具可靠、真实、准确检测结果的主导因素,对改善粮食质量也具有显著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加强粮食收储企业的管理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改善粮食质量。
关键词: 粮食收储企业;粮食检验管理;提升措施
DOI:10.12721/ccn.2023.1572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重要部署,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新粮食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不断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和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完善粮食储备与流通体系,控制粮食能源化利用

完善的粮食储备和流通体系能更快、更好地将粮食从生产端转移到消费端,对于粮食储备管理要健全储备粮轮换机制,规范粮食承储企业粮仓建设、规范储粮和出库流程。对于粮食流通体系,全面开放粮食购销市场,构建更加多元的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对于欧美国家热衷的粮食能源化利用和消费,我国一定要谨慎对待,控制粮食能源化发展,避免大量粮食用于生产生物燃料,造成了工业争粮现象。

2实施农业体制改革创新战略,助力向农业强国奋进

“要粮于改”是通过改革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把农民种粮意愿和青年回流作为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指标。要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就要切实解决农民种粮后顾之忧,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发放农资补贴,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实现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二是建立健全粮食产业体系。将低利润的农业生产、中利润的农产品加工和高利润的农产品市场服务业进行有机融合,提高三产效益,构建更加协调和稳定的粮食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改变农业模式,探索立体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模式,依靠种植养殖一体化的方式自我循环,在增产的同时,不仅可降低对外依存度,还能保持土壤肥力,实现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促进可持续发展。

3明确扞样人员职责划分

粮食检验样品的扞取检验结果被视为该批次粮食质量的总体反映,所选扞样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将对该批次粮食检验指标带来决定性影响。在扞样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即为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扞样检验,确保扞样过程始终有人监管,严禁发生扞样、售粮人员勾结及样品调换等问题。收购时常见的客户送粮方式有火车散装粮、火车包装粮、汽运包装粮、汽运散装粮、船运散装粮等。对于上述不同送粮方式,工作人员也应灵活调整扞样方式,譬如包装粮应当逐包采取斜对角的方式手动扞样;散装粮应当确定合适的布点数量,并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扞样,保证所扞取的样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此外,已入仓粮食也要做到及时分批次扞样,并掌握各仓粮食的质量状况及储存期间品质变化情况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确保检验人员能够对各仓粮食的质量情况有大致了解,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轮换,保障库存粮食常储常新,最大化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主力军的作用。

4构建粮食安全监测模型

为构建有效的粮食安全监测模型,根据指标体系的大数据特征,结合粮食安全状态分析和异常监测方法,基于密度空间的聚类算法(DBSCAN)虽然可以能够针对任意形状产生聚类,但是由于粮食安全监测数据的集较大,聚类收敛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对DBSCAN进行改进。通过改进DBSCAN和K-means等方法,将粮食生产安全、粮食消费安全、粮食流通安全大数据流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粮食安全自主监测模型,实现数据自主标注、自动更新、自适应调整模型和可视化功能,覆盖粮食生产安全、粮食消费安全和粮食流通安全三个子系统,提高粮食安全监测精度,为粮食安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提供支持。

5构建仪器管理员制度

当前我国许多粮食收储企业的基层检验人员配置较少,且对各项仪器设备未能实现规范化管理。企业应当指派专职检验人员管理仪器设备,从仪器设备的源头把关,明确各仪器设备的注意事项、操作要点等,保证检验人员能严格遵照操作规程开展作业,认真、如实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培养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制定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年鉴计划及程序性核查制度,确保各项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稳定、准确可靠的状态。在使用仪器设备时应同时关注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仪器设备的使用应建立完整记录,并定期送检,不常用的仪器设备也应做好定期养护。粮食收购正式开始前应调试、校准各仪器设备,保证检验得到的数据真实有效。

6粮食安全状态评估与预测

粮食安全问题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粮食安全的内涵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并且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身国情也有着明显的差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粮食安全的界定维度也在不断提高,从原来的基本物质保障,上升到健康、营养、有机、绿色等多维度需求。因此,粮食安全的状态评估要以粮食数量为研究导向,以平衡粮食结构和粮食供求为主要目标,建立系统、复杂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在构建粮食安全指标体系方面,融合计算机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研究粮食安全中的高维数据,有利于发现内在规律与特征。投影寻踪、加权平均型综合评价法以及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对粮食安全状态进行有效识别。在粮食安全预测方面,可以从粮食产销、粮食财政保障、粮食保险保障三个方面入手。粮食产销的安全问题预测是政府制定人口政策和资源利用政策的重要依据;粮食财政保障安全的预测对粮食安全宏观战略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粮食保险保障的仿真模拟是应对自然灾害、维持农民收入稳定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有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从基本层面保障粮食安全。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以及方差倒数法,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粮食安全组合预测模型,对粮食产销安全、粮食财政保障安全、粮食保险保障安全进行高效预测有助于形成粮食安全预警模型储备池,为智能决策制定奠定预警模型基础。最后,运用分位数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以及德尔菲法对不同时间维度与外部环境下,不同粮食预警阈值进行研究,构建粮食安全预警模型。

结束语

粮食检验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实际粮食收购中往往存在检测力不足、分工不明确、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及工作量繁杂等问题,因此就需要制定完备的检验管理制度,对收购中工作人员的任务分工、操作标准给出明确规定,并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 王明艳.浅谈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J].食品界,2021(3):113.

[2] 张继明.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中标准物质的购买、管理及使用注意事项[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5):78-79.

[3] 薛毅,王小庆,刘奕,等.6S管理在粮食检验工作流程中的应用[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9,35(6):1-4.

[4] 李思聪.粮食收储企业粮食检验管理工作[J].食品界,2018(8):122.

[5] 包宴杰.分析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18(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