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康艳梅

云南省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云南德宏州,678400

摘要: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正在经历逐步转型期,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学生的思维意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教师要以时代为背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打造创新型地理课堂,使学生在先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指引下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提升核心素养。文章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从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6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知识讲究实用性与应用性,将书本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而照本宣科般地传授给学生,只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与闭塞。而就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内容本身而言,其中大多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关联。教师在讲述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课程导入的关键点与切入点,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互相联系起来,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课程教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氛围之中,利用各类教学环节逐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将教学收益最大化与实效性[1]。例如,在讲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这个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以“同学们,当冬天的哈尔滨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人们在结了冰的河面上滑冰时,身处海南的人们仍然生活得像在夏天一样,他们在椰子树下乘凉,在海面上玩耍,你们知道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吗?”以这个问题为导入点,引起学生对南北差异的好奇,再结合教学内容,逐步给学生描绘不同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凸显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及广泛性。接着再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所具有的地理特点及产业分布情况,并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理解谈谈家乡的自然资源与产业分布的关联,从而使学生通过实践经验形成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二、巧用网络教学,拓展学习思维

随着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教学形式也朝着网络信息化的趋势发展。网络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方便教师共享更多的教学资源等。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教学信息化、共享化、丰富化的特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逐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虽然初中地理知识点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其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很容易出现这个章节学习得很好、另一个章节学得不好等情况,这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所导致的。教师可利用网络多媒体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实现学科能力的提升。当下,主流的网络教学方式有翻转课堂和微课两种。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教师在课上主要带领学生攻克重点、难点,进行多元化练习,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时,教师可以提前录制一个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其他教师的优秀视频,让学生课后观看,并在学习过程中总结问题。教师可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借助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课下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在课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是哪一部分的内容没有理解,给予针对性的讲解。最后,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同一部分的内容,学生课下学习一遍、教师课上提问一遍、随后对重点难点再讲解一遍、最后有针对性地练习一遍,教学效率会大大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微课,是借助短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攻克经常出错的地方,或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的网络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农业时,部分学生对其中的农业地区分布经常出现记忆不牢等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能灵活、生动地呈现相关内容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微课视频发到学生家长群或是校园公众号上,让学生随时随地巩固学习。

三、组织地理实践活动

教师应意识到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并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性地理活动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真知。因此,教师需从教材角度出发,开展契合地理学科特点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以便为初中地理课堂增光添彩。地理实践课堂能够为学生带来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兴趣[2]。并且,实践类地理活动通常由教师为学生设计活动主题,随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迎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思想。通过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开阔自身的视野。另外,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理知识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从被动听取教师讲课变为主动吸收、探索地理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以水资源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原理及作用价值等,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水资源空间的分布特征,了解节水环保的重要性。接着,教师要引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升华本课教学主题。具体地讲,教师可以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可用于日常生活的节水方法与策略。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我身边的节水项目”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节水环保为核心开展实践调查和实践行动。这一实践活动分为两步: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开展节水项目调研,让学生观察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节水措施以及这些常见的节水措施的应用效率;第二步,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学生尝试推行本小组在课堂中提出的节水策略,并要求学生在推行与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节水方案,坚持一周之后书写出详细的项目报告。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离不开教师进一步的研究与创新,从而保障新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新需求、新特点相适应。只要教师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地理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高效,更有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顺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4):63-65.

[2] 吴雪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2(24):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