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张梅

新疆阿克苏市第三高级中学,843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课程变革步伐逐渐的加速,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也开始逐步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所以,本文重点针对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问题展开了深层次的研究,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融合的重要性;其次则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再则对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二者在实际整合的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做出细致的剖析;最后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DOI:10.12721/ccn.2023.15706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校教育系统中,现代信息技术也被日益深入的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并慢慢的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趋势和变化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标志。也正由于教育实践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为基础的现代信息化系统,才可以对中国的整个教育行业造成相对更为广泛的影响。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习者最好的教师,人只有在保持对事情好奇心的条件下,注意力才会集中,对事情的探索才会有强烈动机,对外部的冲击才会产生巨大的兴奋感受,对知识点的理解才会处于一个积极有效的状态,才会在紧张而舒适的环境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新课程理念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习者在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的同时,也要突破传统课本,掌握他们了解知识点的方式和运用知识点解答现实难题的技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终生读书的好习惯,为学习者终生持续发展服务。

(二)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之前的高中地理教育强调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了解,而忽视对地理科目综合素质的学习。在新课程思想下,高中地理教学基本确定了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实际运用的技能,包括了利用知识处理现实中生活问题的能力、利用专业知识理解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给学习者一个思路,一种习惯,一个意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将不仅局限于学生时代,而且为学习者的终身着想。影响学习者的关键并非基础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意识。在学校教育中,要让中学生建立“终生学习”观念,为他们未来发展打下较好的根基,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宗旨。

三、高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

第一,刻意追求整合。在目前的地理教学当中,许多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时,不仅仅会把现代信息技术当做一种神乎其神的教学方式,甚至有些教师还过分宣传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把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当做一种时尚的教学模式,不根据具体的课程来进行安排,将每一节的课程都加入了信息技术。显而易见,这些老师们并没有在思想上融入信息技术,只是单纯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他们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形式化,只做了表面功夫,人们可以将其称为为了完成融合任务而去进行融合。

第二,刻板复制,毫无新意。对于高中地理课程来说,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课程理念往往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不仅仅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当中,也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老师要将具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式,还有教学策略,以及最后使用的教学方法等等。而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实行教学方法时,就要勤加观察,不断的进行探索,融入自身的教学理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许多老师对于教学方式的开展,只是追求其他优秀老师的模式,并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特色。

第三,华而不实,追求“技术含量”。在高中地理教育活动中如果仅仅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相对较为生动具象的场景,不能引导他们实现自身的思考,那么,也必然会对他们抽象思维意识的养成造成不良的作用。他们的目光会在较大程度上被一些与学习信息不相干的东西所吸收,这样下去只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

第四,本末倒置。有些老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地理的教育方式认知具有偏差,总的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对于高中地理的教育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仅仅只是地理教育过程当中的一个辅助教学模式而已。可是有些老师往往都将一堂课所教的全部知识点融入到教材当中。他们不会根据课程的具体难易程度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不管是什么样的课题都由电脑演示来帮助教学。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没有能力去进行取舍,往往只能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什么,他们就跟着看什么。一些需要学生们进行动脑研究的问题,还没有等学生来得及进行思索,电脑就已经将答案告诉了学生,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考意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解决方法

第一,提升地理老师的素养是教育的基础。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少不了科任老师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老师设计操作技能,可以有效的将地理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一起,提高课程的效率。

第二,准确界定教师的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课堂融入信息技术后,通常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内容,学生在下面紧盯着屏幕看,这样的模式会让课堂氛围丧失作用,失去了课堂的氛围,学生们也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在地理课堂当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初心,真是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这样的模式违背了教学的初心,对于老师来说,应该对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地位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永远是课堂当中的主角,他们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受益人,所以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同时老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思想,全面整合学生的地理认知方式。

第四,充分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掌握时政要闻。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根据有关地理的时事开展教学,通过这些方式不但能够让教学有利,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该借助多媒体营造科学合理的环境情景。例如,在介绍欧洲西部这一节课程中,为指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老师应该在课上为他们播放歌曲《蓝色的多瑙河》,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观赏到的优美景色,借此还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在自主探究教学中,运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提高学习效果。主要研究主题地理学,例如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宇宙,保护大气环境;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和防范;在地理灾害与防御、资源跨区域调拨等方面。教师将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并提出任务,使他们能够使用老师提供的资源,或者自行寻找资料,进行自我探索,以及团队合作;也就是说,实施个性化与合作型的自主学习;在此期间,老师仅做了观察与指导;最后,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它有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情绪态度,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程在培育高中学生全面素质方面作用重要,全体老师应以最新课程标准为导向,积极探索课程特色、个性发展规律,用有效的教学活动为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融合,并非单纯的将信息技术当做课程演示手段,而是和地理知识、教学方式之间进行有机的融合,最终目的也正是希望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海,王以宁,何克抗.基于课堂视频分析对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2]郭志富,余方镇.基于新课改的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3]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4]黄毓祥.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6(1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