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想把地理学好,就必须得有良好的观察图像的能力,要循序渐进地培养[1]。但是,对于那些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地理的高中生,他们很难学会解读地图。因此,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相关地图,以促进学生读图的能力。老师应当教导学生如何从图中找出问题的要点。如果连地理学习中的地图都看不懂,那就更不用说从中获取准确的信息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地图的认识和学习。
一、提高学生对图像的理解能力
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把地理作为学习的主体,忽略了地理知识。其实,地理既是高中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高中地理知识还处在初级阶段,只有在此阶段充分掌握了地理知识,才能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地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地图来指导学生进行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用地图来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同时,还要教授学生读图的步骤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运用简单的图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在指导学生读图同时,也要将这一知识的学习目的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从文字和图片的角度去了解地理。同时,老师也可以把教科书上的地图知识当作系统的读图对象,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读图能力来进行选择,从而使他们在读图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地图读图计划,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地理学意识,并激发他们的自觉性[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读图能力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读图任务。三合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看地图,并能促进学生的影像回放能力,使其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立体展示,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
由于传统的地理教育观念,大部分的地理教学都是以“课本”为指导,从而制约了学生在地理上的发散性思维[3]。为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取立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图形的基础上对地理内容进行直观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经常会面临让学生充分认识三维地形的教学目标。对高中生来说,要想象出立体地图,要求有很强的想象能力,理解起来很困难。这时教师可采用立体教具与平面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三维教具进行讲解,待学生了解后,引导学生在平面图上识别地形。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地形地貌的教学,而且对其它地理知识的教学也有重要影响。如在讲授地形地貌时,可将立体教具材料与平面图相结合。立体教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常见地貌类型”教学中,由于我国地形复杂,平面图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和理解,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立体小道具,让学生尽快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质结构。由立体小道具回归平面,学生对图纸的识别将变得相对简单。以后遇到相同问题时,还会回忆起立体地图教学,产生空间想象,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图片。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也可以将地理知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进行手工绘制。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在进行地图绘制时,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再分配,从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老师也要让同学们在制作地图时,不但要按正确的比例画好地图,而且要把每幅画的内容都用文字标示出来。在完成绘图之后,老师还要将所绘制的地理学主题图展示给同学们,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使他们能够了解到各种地图的具体内容,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学习环境。通过了解图像知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4]。
三、多角度的理解
在地图读图能力的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多种解释性的教学,以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的读图方式[5]。通常,地理地图的读图方式包括比较归纳,突出显示,观察形状和标识点-线-面等。老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在读图时要注意正确识别地图的内容。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形状和特点,并将其与特定的形状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同时,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地图中的某些重要知识进行记忆,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记忆和理解。老师也要鼓励同学们从不同的画面中找出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并用类似的方式进行记忆。有些地理图片,因为内容太过复杂,很难让人记住。老师可以让学生从较小的视角,逐渐地记住一些较难的线条图和平面图,这样就能对图像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另外,老师也可以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沟通,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尝试观看地图。
四、信息技术的融入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地图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地图的理解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声、形、影相结合的特点,可以将地理知识以动态、静态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立体的视角去认识和了解图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知识用于教学,也可以应用于普通的地理复习。在一定时间内,老师可以运用资讯科技将影像内容动态呈现,而在普通复习阶段,可以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统统呈现成一幅幅地图,让学生透过地图,加深记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地理知识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地图进行学习,从而使读图理解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图片、短片等形式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图像、视频等手段,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的认识,还能有效提升读图能力。
结语
从整体上看,在高中地理课上,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地理环境下进行地图的解读,并利用图形来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地图的形式展示不同的地理知识,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并利用视觉影像来增强他们对地理的分析与理解。通过种种地理识图能力的培养途径,建立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婷.论高中地理教学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262.
2) 裴永刚.高中地理教学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3):180.
3) 柯淑萍.浅论高中地理教学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44):144.
4) 计叶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学子(理论版),2016(2):33-34.
5) 苏克江.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启迪与智慧(中),2021(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