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改进几点思考

梁猛

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罗红霉素分散片的特征和药效,结合实际试验分析了罗红霉素分散片处方改进工艺,旨在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先分析了原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并通过分散片加工试验总结,根据试验现有的制备条件对崩解剂、微囊植被进行筛选,并且根据试验结果对处方进行改进,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和生产方法,进而提高分散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结果:根据本次试验研究得出,通过在原来的处方上用羧甲基淀粉及羧丙基纤维素代替原先处方中的崩解剂,使得生产出的药物质量达到了最佳崩解效果;以乳糖和微晶纤维素为新的填充剂,药物整体效果更加明显。结论:通过本次试验对罗红霉素分散片处方工艺进行优化,药物整体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提高了生产效益,也符合用药安全规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 罗红霉素分散片;崩解剂;润滑剂;处方;改进
DOI:10.12721/ccn.2022.1570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罗红霉素是半合成的14圆环大环内脂抗生素,是红霉素衍生药物,有着疏水性强、抗菌性好的优势。在当前药物生产中,将罗红霉素制备成分散片能更好的提升药物生物效果,更好的让药物药效发挥出来,增强用药效果。但是在制备罗红霉素分散片的时候,由于涉及药物种类多、性能指标复杂的特征,在药物生产中经常因为人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药物质量较差的现象,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在制备的时候需要对各项指标高度重视,确定这些生产指标是否与实际制备相符,是否与相关只要规定一致。在过去的罗红霉素分散片制备中,虽然制备产品的质量和药效与处方规定一致,但是药物口感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销售和用药口碑,因此在文章中对原有工艺进行调整和改进,由此形成了新的处方工艺,提升了用药安全和效果,具体试验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DHG-902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益恒实验仪器有限公司);ZP-19型旋转式压片机(上海第一制药机械厂);PYC-A型片剂硬度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FAB-2型脆碎度测定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ZRS-8G型智能溶出度试验仪(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UV-1601型分光光度仪(I:1本岛津)。罗红霉索(丽珠制药厂);乳糖(新西兰乳糖有限公司);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美国ISP公司);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聚丙烯酸树脂1V(连云港万泰医药材料有限公司)。

1.2方法

首先需要进行微囊制备工作,在已经获取了罗红霉素原料后,将其加以粉碎处理,过100目筛后进行加工,应用乙醇溶液与树脂制备软材,继续过筛,制作成颗粒,放置在60℃后加以干燥,充分控制水分,避免水分含量过高。

在制备分散片时,需要参考药典给出的特殊要求,所有的辅料使用量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混合也必须保持均匀。

取不同处方的辅料,过100目筛,与原料混合均匀,再加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即得。罗红霉素分散片不同处方见表1。

1.png

对不同处方生产的样品按《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Ⅰ和本品原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2.png

可见,罗红霉素微囊化可掩盖罗红霉素的苦味;微囊工艺基础上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作崩解剂制备分散片,在压片时易粘冲,用量越大则粘冲越严重;若不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作崩解剂,则分散时间又不符合要求;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羧甲基淀粉钠共同起崩解作用,替代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虽然分散时间较原处方延长,但片面光滑细腻,而且其他各项质量指标都能达到要求。

2结果

本次以供对3批次的罗红霉素药品进行了制备,完成所有制备工作之后,对药品的质量进行了考察,具体考察结果如下:3批次样品的分散均匀性均达到质量标准,呈现出均匀的分散状态,同时所有样品均有效通过2号筛,药品的性状均为白色片剂,片重分别为0.3162g、0.3206g以及0.3159g,溶出度均比较好,分别为97.7%、98.6%以及98.5%,有关物质占比分别为0.72%、0.75%与0.72%,药品有效成分含量为99.2%、99.3%以及100.2%。根据新处方制备出的药品质量可靠,由此可知新型处方的可用性。

3讨论

总之,罗红霉素本身是一种抗病毒性强烈的药物,在化脓链球菌、金葡球菌、粪链球菌、流感嗜血菌、厌氧菌方面有着良好的抗菌效果,这种药物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上呼吸道、耳鼻喉、皮肤软组织、支原体肺炎、下呼吸但感染等疾病诊疗中。由于罗红霉素分散片临床疗效突出、适用症比较多的特点,其在近年来应用范围逐渐增多,但是罗红霉素分散片在服用中存在很大的口感较差的特征,使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药效果。因此,本文对罗红霉素分散片原有处方进行了调整,主要是扭转口感较差的现象。在本次试验中调整了多种辅料,其中包括润滑剂、崩解剂,通过新的崩解剂和润滑剂,使得药物崩解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以羟丙基纤维素为崩解剂充分发挥崩解、黏合两种优势,并且在压力的作用下药物形成良好的成型效果,并对片剂的脆碎度、硬度以及外观加以改善,药品在崩解后呈现出分散状态时的细度可以达到标准,同时片剂的崩解速度也被加快。另外羧甲基淀粉钠物质也可以发挥出良好的崩解效果,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崩解剂结合使用,崩解效果可变得更好,罗红霉素药品质量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

本次对制备罗红霉素药品的处方进行改进取得了比较好的制备效果,罗红霉素这种抗生素药品可以对厌氧菌、衣原体以及支原体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具有的抗菌作用也比较优越,但是一些人在使用罗红霉素药品后会形成过敏等不良反应,比如肝功能存在问题的人就不能随意服用罗红霉素,即使要服用,也要精准控制使用量,并对服药之后的反应进行判断,及时停止用药,特殊人群更需慎用罗红霉素,关于罗红霉素制备工艺的研究还存有一定的空间,相关研究人员必须继续改进处方,以制备出具有更高质量的药品。

参考文献

[1]郭庆芳. 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评价[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27(19):1.

[2]张丽, 韩巧玲, 徐凌云,等. 无苦味罗红霉素分散片处方工艺和制备方法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008):960-962.

[3]马环宇. 无苦味罗红霉素分散片处方工艺和制备方法的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