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植技术分析

邓胜利

河北省洪崖山国有林场,河北省易县,074200

摘要: 实现经济和环保双重提升是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且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自然生态修复工程十分重要,林业工程作为其中的关键,其整体水平的提高能进一步缓解环境压力,而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能实现林业发展的要求,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 林业;苗木培育;移植技术
DOI:10.12721/ccn.2024.15739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苗木对林业工程的重要性

1.1绿化功能

目前,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现代化农村建设对环境保护以及生态都很重视,苗木最常移植栽种到道路两边,起到防风防尘以及绿化美观的作用,也常用于园林景观美化、荒地、河堤等工程中,涵养土地减少水土流失。

1.2改善空气质量

苗木从属于绿色植物类别,具有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通过光合作用产出氧气的同时吸收二氧化碳、部分污染气体和粉尘。城市空气质量不好且常出现雾霾等状况与空气中粉尘含量过高有很大的关系,而苗木能吸收多余粉尘,有效缓解雾霾情况[1]

1.3缓解压力

苗木不但有实际地改善环境污染等功效,也能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产生影响。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接近绿色自然成为人们舒缓情绪的选择,而合理范围内大量种植苗木可增加城市环境的自然景观。

2林木育苗技术要点

2.1育苗点的选择

选地是造林的基本环节。在选择苗圃具体位置时,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该地区的环境温度、地下水资源、地表土壤等具体情况。此外,还需重点检查水库水位,以免种植后因缺水而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同时,要重点检查土壤状况,如土壤肥力、所含养分等,如果一项缺乏,一定要补充肥料。此外,要确保所有配套设施齐全。苗木栽植前,一定要布置好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配套设备,确保苗木栽植后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如今林区的大多数树木都是混合树种,森林地区通常包含多种树木。因此,在选择育苗地点时,一定要考虑幼苗的生长情况。

2.2合理选择苗木

育苗选种时,要选择适宜的优质母树进行采种,以此为基础进行育苗,可有效提升苗木成活率,不断增强苗木质量。育苗时,应对种子进行杀菌催芽。完成上述工作后,才可进行播种。另外,在育苗过程中,还需要调节育苗环境的温湿度,在适宜的条件下施肥,以保证育苗种子良好生长,提高种子发芽速度。

2.3播种育苗

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外界环境要始终保持充足的水分,使种子能够及时发芽。在播种育苗的具体过程中,应当精准控制种植面积,结合播种地区的天气情况严格控制播种时间。同时,地表温度也要控制好。如果当地昼夜温差大,可用保鲜膜盖上保暖,为种子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育苗期应施发酵肥,结合幼苗长势来评估是否需要覆盖。另外,树木移植前一定要做好规划设计,特别是土地规划,一定要设计种植穴的大小,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如果采取大苗移栽,应放置土团,降低根处水分消耗,尤其注意缩短运送时间,防止幼苗过度流失水分。

2.4施肥

施肥是整个育苗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为幼苗提供需要的养分,以保证幼苗的正常存活和生长。在进行施肥工作时,相关林业人员一定要了解苗木的生长状况,并参照苗木的实际情况制定施肥方案。例如,林业人员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将每株苗木的生长状况列在表格中,对于具体情况填写相应的浇水施肥方案,便于计算浇水施肥工作量。林业工作人员在结合具体计划浇水施肥时,也应灵活掌握。如果部分绿苗的正常状态发生了改变,要适时调整浇水施肥安排,保证后续绿苗的继续生长。林业人员还需做好施肥管理,记录施肥实际情况,防止施肥不足或浪费肥料,妨碍育苗工作。

3林业工程苗木移植技术

3.1控制移植造林时间

当种苗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后,就需要进行移植,以便在其他地方继续种植。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温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故在种植时要考虑气候、温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例如,某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的气候、雨量和光照特征,春季多强风,气温迅速变暖;夏季多雨,秋季日照多,冬季漫长而寒冷。从气候条件来看,3月底至5月为最佳的育苗时间。在这一时期,幼苗快速地生长和萌发,随着温度逐渐升高,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此外,在这段时间内移植幼苗可以降低对根系的损伤,因为气温的上升会加快汁液的流动,在移植过程中,一旦它的根系受损,根系则可以通过自身的生长与修复而继续生长。在移栽期间,对幼苗的伤害可以完全修复,不会对幼苗过冬造成重大影响。因此,移栽绿化工作必须选择在春天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幼苗的存活率。

3.2科学规定造林规格

当前,我国造林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重点工程造林、合作造林、集体造林和国有林场造林。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造林方法,都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计划,制定统一的造林标准。由于不同树种之间的种植密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制订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树种和当地的土壤条件。比如在寒冷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矮紫杉、紫荆等植物,由于其能够适应全光生长,因此要保持一定的间距。合理地制定造林标准,能有效地提高苗木的移栽成活率,使幼苗在良好的空间环境下依然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促进其生长。在制订标准之前,应认真研究幼苗的特点,按照造林规程和设计图,确定幼树的行距、种植密度,确保合理的林地间隔。移植后,种植者应对其生长情况进行跟踪、监控,需要补苗时应及时补充。在补充苗木时,应选择与其同龄的较大的苗木,并根据树种特性和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整枝、修剪。在新造林地区应明确规定,严禁砍伐、放牧,以避免人为因素对森林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要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以降低冻害发生的可能性。

3.3科学进行苗木移植

在实施移植造林时,移植技术的应用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移植工作的质量。在移植幼苗时,必须保证幼苗的后续工作。在进行移植幼苗的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幼苗的根系和枝条受到损伤。移植时要注意适时进行,以保证移植后的幼苗具有较好的生长条件。为提高移植成活率,必须在移植前进行灌水和施肥。在移植结束后,若幼苗存活率不超过95%,必须及时进行补种,以保证幼苗存活的数量符合要求。

3.4勤于修整造林的地块

在移植和绿化的时候,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修整周围的土地。周边的土地在经过了改造之后,移植的环境也会有所改进。改造工作就是将周围的一切杂物都清理掉,包括杂草和树木。在种植的过程中,还要平衡地表温度,改变土壤的物理特性,让土壤的温度和性能得到有效保证,让树木在这里生根发芽,让幼苗茁壮成长。

结束语:为了切实提升苗木移植的成活率和人工造林的成 效,提升林业建设的效益和质量,需要掌握相应的技 术要点和技术方案,要结合林业工程建设情况,构建 完善的林木种苗培育方案,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手 段,并做好造林前的针对性规划管理工作,注重苗木 的移植环节,保证林木种植之后能够快速成活,以此 来提高林业工程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萌.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20,43(16):42-43.

[2]谢湘生.论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0,(08):159-160.

[3]张少杰,王晓艳,陈春.简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河北农机,2020,(08):43.

[4]陈彩枫.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8):129.

[5]郭训忠,赖盛权.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解析[J].现代园艺,2020,43(1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