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类特种设备是我国各项生产任务的关键性生命线工程,承压类特种设备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当前,承压类特种设备已经实际应用于诸多行业的普遍化应用,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来说,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但是,由于当前从事承压类特种设备监测管理的国家监管人数有限,且监管技术出现落后的情况,在此条件下,怎样完成现有的承压类特种设备管理模式转变与升级,进行风险评估、落实风险预警方案、健全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控制策略,成为了承压类特种设备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展开风险分级及操控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坚持以风险管理理论内容为主题思想,结合我国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预警与控制展开系统性研究,排除受影响因素,制定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预警办法,完善科学高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1 承压类特种设备社会风险预警
1.1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监管基础
设备的安全风险管控将风险分级、综合管理作为基础理论内容及基本设施标准,在融入风险性质判断与设备定量评估这两个元素后,以分级管控指标为依据,实行对监管对象的分级、分类、监管等手段。经典的判断元素包含事故、案件、危害等;现代化的判断元素包含标准、规则、规范。相比之下,现代化安全风险管控技术与手段更具备科学、高效、系统的指导优势。
1.2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元素与流程
通过系统工程方法论使用的霍尔构造模型的引导,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在社会安全风险预警的基础性工序展开分析。基于设备风险预警相关因素创建的二维结构模型,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社会安全风险预警的预警逻辑维与时间维展开实施方法阐述。
2 承压类特种设备社会风险预警方法制定
2.1 明确预警指标结构与权重
2.1.1 构建系统层次结构
通过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社会安全风险预警明确规划的系统结构中各项元素的主次关系和决定性级别展开分层排序,创建设备的社会安全风险预警评估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分化界限内容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
2.1.2 构造判断矩阵系统
基于上述系统层次结构,将上级系统元素作为评价指标,对本级元素展开对比分析,明确判断矩阵T=(Tij)x*x。Tij表示依据评价准则,元素Ti对Tj的相对重要性,利用九级标准法,展开准则衡量,即Tij取1,2,3…,9及其倒数。
2.2 构建承压类特种设备社会风险综合评估系统
出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与严重程度的函数关系考虑,可以利用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固有风险与承灾体的脆弱度之间的乘积,表示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设备的固有风险包含人员、环境、设备及管理因素,承灾体的脆弱依据包含人员、设施、环境的脆弱性。考虑到固有风险与承灾体相关元素之间的关联度并不大,因此,可以利用线性加权模型进行计算。
2.3 承压类特种设备社会风险级别分化预警
2.3.1 社会风险分级指标的制定
基于上述模型计算,使指标权重、评估函数及评估标准进行紧密耦合,能够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社会安全风险进行整体估测,之后参考结论制定合理的分级标准。参考最低合理可行原则,将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概括性的划分为4个级别。
设备的社会安全风险数值属于相对性指标,针对不同的应用范围及方法,社会安全风险级别划分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专业评审人员需根据实际的应用范围及方法,按照国家当前下发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开展生命安全风险、经济管理风险及环境保护风险的分级标准制定工作,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级预警。
2.3.2 社会风险分级预警方法
通过了解安全风险等级情况,观察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水平的高低,安全风险级别高的表明该系统存在较高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该系统进行高级别的风险预警。承压类特种设备是通过不同风险级别对应不同预警级别,传出不同的预警信号。
3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控制
3.1 承压类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博弈流程
在我国的设施安全监管工作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属于动态博弈行为。在设备管理博弈过程中,引入分级监管模型的控制策略,在进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中,进行策略模式规划。分级监管模式的假设情况根据企业的“不重视安全”工作程度展开分析,设置以下变量。
在实行分级监管策略时,不会主动降低对企业“重视安全”的几率,反而可能会增加政府实施监管的几率。相关部门实行监管的几率和θ属于负相关。θ数值越小,企业对风险的管控意愿越低,问题与事故出现的几率越大,政府中相应的职能部门需加大对此类企业的监管。
3.2 综合博弈结论分析
分级监管策略的实行,保证了企业对设备安全防控投资不变的条件下,提升了政府的监管功效与频率,进一步提升了政府行政任务的概率,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管理资源缺乏与设备数量增长的矛盾;考虑到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与风险等级的不同,应利用精准化的监管手段,减少行业内社会风险因素。
分析研究以上变量对于监管部门的有效性行政工作与企业为风险管控投入的影响,可以明确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社会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必要问题与基础标准。应着重注意的有以下几点:严格控制政府实行监管工作的投入成本;稳步提高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效率,提升查处几率;企业自觉增加对隐患风险排查的投入;科学制定出发标准与罚款退回比例;强化监管部门不作为的督查追责工作;落实设备的社会风险分级监管策略,降低事故发生率。
4 承压类特种设备社会风险分级控制
4.1 推动社会风险分级系统标准化进程
设备种类、使用地区的差异使承压类特种设备产生的社会风险也存在较大差别,不同的应用范围及技术手段也会直接作用于对社会风险的控制,因此,制定规范、合理、科学的社会风险级别划分标准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也是提升设备社会风险预警预控能力的前提条件;政府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展开的工作,可以参考风险预警工作先进的国家的划分依据,通过搜集他们有关风险分级标准的资料与数据,以我国相关专业领域的分级资料为参考内容,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敲定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规范,完善关于设备级别划分指标的应用系统。
4.2 制定社会风险分级监管配置
对于承压类特种设备分级监管的实施策略,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所在单位高等级风险的重点控制,还可应用于政府层面对高等级风险局域的重点管理,实现监管资源的合理化配置,降低不必要的社会、寻租、执法及寻租成本。
5 结语
文章将承压类特种设备所特有的风险特征作为研究依据,对承压类特种设备产生的社会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定义;通过数学建模分析了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的演化机制、完善了一系列承压类特种设备关于风险预警的方法及防控策略,建立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承压类特种设备理论依据。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研究,为监管机构对于设备安全风险问题的管控,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借鉴与内容指导。
参考文献
[1]沈功田.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发展现状[J].机械工程学报,2017,53(12):1-12.
[2]范志超,陈学东,董杰,等.我国危化品承压设备防灾减灾技术进展[J].中国机械工程,2020,31(02):237-245.
[3]涂善东,于新海,张健.严苛条件下承压系统安全阀技术[J].化工进展,2019,38(01):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