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土壤、水、空气等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施肥、过度使用农药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壤质量恶化、水资源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自2022年以来,武威市就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规划引领,保障与保护并重,整治和建设齐抓,切实加强了耕地保护工作的落实,全面推进了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建设。
一、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一)农业生态环境的概念及相关指标
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土壤、水、气、生物等各个方面。农业生态环境的指标主要包括耕地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灌溉网络、水资源利用率、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农业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其次,土地质量下降和土地污染也是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第三,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四,农药和化肥的污染也加重了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同时也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影响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是全面性、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将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不仅需要政府和农业生产者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相关部门和农业生产者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推广节水灌溉、土地保育、有机农业等,以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二、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施探究
(一)农业土地生态环境修复
农业土地生态环境修复是指对农业土地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频繁,使得土地出现了很多生态问题,如土地质量降低、土地退化、土地污染等。因此,农业土地生态环境修复变得尤为重要。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土壤改良、植被恢复、节水化栽培等。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加大对农业土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投入力度,针对不同的地区和问题,采取了不同的修复措施。自2021年以来,武威市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3个,其中:古浪县历史遗留无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一期)已实施并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恢复治理面积211.7公顷;天祝县西大滩镇小滩河历史遗留砂金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巩固提升、民勤县红沙岗驴尾巴梁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项目已立项实施,治理面积133.988公顷,计划于2023年年底完成项目建设。实施国土综合整治项目2个,其中:凉州区九墩滩指挥部黄花村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项目由省自然资源厅立项实施,已开工建设;民勤县西渠镇号顺村、火坎村土地整治项目已完成市县级验收。
(二)农业区域水资源治理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缺水和水污染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农业区域水资源治理成为了当下的重要措施。农业区域水资源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利用的补给、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水资源保护是指保护水源地的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以确保水质量和供应。水资源节约是指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型农业等手段,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补给是指通过水库、渠道等建设处理好水的供应问题。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则是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进行治理,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三)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布局
农业生态空间布局的优化主要是指通过种植、修复以及生态保护区的划分等手段,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范有序进行,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善土地生态系统,促进植被生长,推广生态农业,建立灵活的种植制度等。武威市政府为了更好的构建“两屏三带”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如今对于“北方防沙带”和“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区位十分重视,现已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共划定全市耕地保护任务629.6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26.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52.61万亩。科学评价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先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极敏感脆弱区划入生态保护区域。
结束语: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施的分类及实施情况对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以确保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同时,也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以及加大政府对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施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