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背景下,土壤污染问题越发严峻,现阶段,为实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化发展,以新环保法为基础,应用适当的措施,对土壤污染进行防治,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土壤污染产生原因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生活废弃物、交通活动等情况的存在都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并且土壤污染作为一种长期演变而成的污染,问题一旦出现,将很难得到全面的根治。具体来说,首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其他化学物质的残留都会导致土壤污染的出现。其次,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水、烟雾、生产残渣等物质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污染土壤。再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未经过分类处理的电子垃圾、排泄物等垃圾直接与土壤接触,会造成土壤污染。最后,在交通运转过程中,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这部分有害物质与土壤相接触,同样会造成土壤污染问题的出现。
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在治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更换、喷淋、降解等处理,并且相较于其他种类的污染,土壤污染在处理过程中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治理土壤污染花费的成本也比较高。现阶段,为了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在当前的环保工作推进过程中,提高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度,从源头实现污染问题的有效管控,可以土壤环境的优化提供助力。
(一)完善法律规范
在当前的环保工作中,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是避免土壤被大面积污染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新环保法》的出现预示着人们对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在实际的污染治理工作中,可以从制度层面上,实现某些污染行为的有效约束,这一情况的出现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污染的有效防治。现阶段,为了保证《新环保法》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前的土壤污染质量工作中,政府部门需要在明确新环保法具体要求以及当地土壤污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土壤污染防治策略,实现当地土壤资源的有效保护,同时为了尽可能避免工农业生产、人类活动等行为造成的大面积土壤污染,政府方面还需要通过制定可靠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新环保法以及相关污染防治策略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的方式,保证土壤资源的安全[1]。
(二)加大宣传力度
相较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是一种极为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污染形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工作重视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土壤污染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新环保法》中正式提出了与土壤污染相关的政策,使得人们更为真切地感受到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壤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度,政府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普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确保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能够采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实现土壤污染问题的有效防治与处理。举例来说,某地政府在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当地群众对于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度,在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完成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宣传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在当地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互联网媒体平台播放与土壤污染相关的科普短视频的方式,使当地群众能够更为真切认识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迫切性,真正使“保护土壤,人人有责”的认识深入人心,为当地后续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下了良好的基础[2]。
(三)切断土壤污染源
为了尽可能实现土壤污染的有效防治,政府部门可以在明确当地土壤污染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对工农业生产、人类活动等会造成土壤污染的行为加以约束的方式,切断当地的土壤污染源头。举例来说,某市政府在开展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时,不仅加大了土壤污染防治宣传工作,还利用法律手段惩戒了当地随意排放未经处理废水的工厂,切实提升了企业相关责任人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实现了土壤污染源的源头防控,为当地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四)增加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土壤污染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艰巨任务,在当前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确保污染防治工作有充足的资金,建立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成了避免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因资金不足而中断的重要举措。在储备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过程中,《新环保法》指出,可以将环境保护税以及排污费应用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当中,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对于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工厂,可以通过要求其安置排污设备的方式,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避免土壤污染问题的继续出现。同时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壤,政府方面需要做好牵头作用,通过对其进行分摊治理的方式,实现当地土壤环境的有效优化。为了进一步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在土壤污染治理资金使用过程中,政府方面需要做到治理工作“人人知晓、全程监督”,切实提高治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资金支持。
(五)应用合适的污染治理手段
为了降低已污染的土壤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在当前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过程中,政府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农户扩大花卉这类非食用植物种植面积的方式,在降解土壤中污染物的同时,避免污染物通过食物在人体内积聚。同时对于污染范围相对较小的土壤,可以合理应用生物化学手段对其进行处理,提升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效率。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则可以采用换土、深耕翻土等物理修复方式,降低土壤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结论:总而言之,为了实现土壤污染、退化问题的有效缓解,在新环保法逐渐推进的过程中,明确导致土壤污染的出现原因,应用合适的污染防治策略,成了保证民生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朱孟龙.新环保法视野下的土壤污染防治方法及相应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5):196-198.
[2]梁霜霜,夏赟,高一峰.新环保法视野下的土壤污染防治[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04):88-90.
作者简介(1992-),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环境污染防治咨询与工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