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黄旭芳

莆田第十五中学,351131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中地理属于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这一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学应当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出地理课程的应用性及实践性。鉴于此,本文也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展开了探究,希望借此来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9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核心素养是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而出现的一个概念,是指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在高中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出发点打造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不足

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虽然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情景并不陌生,能够意识到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也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但是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些情境背后体现出来的教育价值,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与掌握并不是十分扎实,以致于他们对相关地理知识内容的理解不透彻、不全面、不深入,也无法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迁移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与质量,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活化指导效果不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地理教师缺乏生活化的指导,他们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达成对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地设计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相适应、导致整个课程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提升。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生活化的指导策略,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以较为高效的生活化教育技巧完善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激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他们达成更高质量的课程学习实践。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利用生活化内容优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教学起始阶段,也是有效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带入到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期间,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化内容来优化导入环节,这不仅是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还能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间距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

以“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例,教师在这一节课导入阶段即可为学生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来启迪学生思考,如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回忆一下近年来空气变化情况,从严重的空气污染到蓝天常见来引导学生思考能源资源开发方式的进步,之后再基于此来提出如下问题:“生活中借助能源的方式有哪些?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这样学生就能在生活化导入中产生学习及探究的兴趣,真正提升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性的地理知识,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师生互动与交流,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自主探究及思考,从而真正优化生活化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意识。

以“地球的结构”为例,教师在这一课时内容教学时即可为学生展示出一个地球仪,然后让学生思考、分析地球的结构,这样有些学生就能在思考中提出地球是圆的,此后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你能确定地球是圆的吗?”之后再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人对于地球结构的探索历程,这样学生就能在真实的情境探索中全身心思考问题,有效促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形成良好感悟,真正深化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提升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效果。

(三)引入生活素材开展地理实验

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素材来开展地理实验,这不仅是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还能进一步创新地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地理实验探索中形成更为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从而真正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以“水的运动”为例,教师在这一节课教学时,即可先让学生对这一课的概念内容展开自主预习,借此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理解,之后再为学生引入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素材来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学生就能在生活化实验中掌握地理知识、发展自身实验探究能力,从而真正提升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效果。

(四)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地理知识本就源自于实际生活,最终也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所以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之上,教学空间也不能局限于教室之中,教师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拓展教学内容,借此来帮助学生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真正确保地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衔接,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化教学实践中有所收获及成长。

以“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为例,考虑到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复杂,学生在学习理解时有不小的难度,教材上也只有几张图片及定义,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为学生设计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杯子、陶瓷碗,借助这些生活化资源来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杯子与陶瓷碗都是泥土在高温加热之后形成的一种变质岩,这样学生就能在生活化探究中更好地习得地理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探究意识,从而真正提升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必需的。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承载着很大的责任,需要明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立足于学生当前地理知识学习的情况,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助力。当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不断丰富教学策略,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廖彬.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地理实践力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71-74.

[2]彭俊芳,李文,陈俊英,袁书琪,林明水.地理高考与课程同向改革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兼论高师地理教学管理的改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1):71-77.

[3]张小琴.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4(33):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