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的养成

陈瑞军

乌海市第一中学

摘要: 素质教育内涵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既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也是当前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具体教学中必须要将知识教授与核心素养培养融合起来。但相对于其他学科,地理学科的空间性、抽象性比较强烈,是以空间及其变化为主体进行研究的抽象内容,学生若没有树立起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是无法学好地理的,是无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的。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过程中要融合生活元素,要让学生在生活阅历的加持下逐步理解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空间思维,然后在该思维的指引下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 高中地理;空间思维
DOI:10.12721/ccn.2023.15709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改不仅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环境以及依赖的教学资源,对教学结构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与重组,也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被积极且广泛地运用在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以期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高中地理教学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一定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具科学性,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基于地理学科空间性强的特征,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能够从地理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地理空间思维是学生学习地理必须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通过对实际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并不乐观,一是由于部分教师未能及时完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精准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由于学生本身所具备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中无法真正了解知识,从而对学习产生的一定的畏惧或抵触情绪,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空间思维培养受限。鉴于此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得到有效培养、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也成了当前教师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当人们利用大脑对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概括时就形成了地理空间思维。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空间联系力、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定位力。其中,空间联系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领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时候能够将地理知识灵活运用起来并进行综合练习,使得深奥难懂的地理知识得以理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鉴于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从而保证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如何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地理学科本质上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涵盖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地理是为了能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则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不仅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鉴于此,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或者向学校申请组织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以考察和观察的方式对地理事物进行体验、感受。学生通过直接观察,也能直观感受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所处的状态。

如在学习了关于中国南北方在气温、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这些地理元素之间的异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南北方分界线标志园,要求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利用手机来规划有效的参观路线、制定可行的参观方案;利用工具书、网络以及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讲述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下植被、生产及生活的各种情况,同时进一步了解我国还有哪些地理分界线,并各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地理情况,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种类、成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

(三)多点发力助推高中地理教学

1. 引导学生运用“互通”思维进行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理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的。只有先厘清这些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才能通过这些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脉络追溯其根本原因,反之也可以通过这些原因推理出结果。如:是什么原因导致鄱阳湖的面积日益萎缩?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鄱阳湖的位置、环境、地形和人类活动的联系来分析导致鄱阳湖的面积日益萎缩的原因,然后再推断这些原因必然会对生态造成哪些不可逆的危害。

2. 引导学生运用“规律”思维进行学习

物质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亦是如此,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规律。比如,人们对“北大仓”和“北大荒”的支持态度各不相同,那么怎样判断才是正确的呢?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分析,由于当时社会发展需要,我国不得不加大北方地区的发展,大力开发导致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虽然大力开垦提高了粮食储备能力,但也导致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发生。由此可见,打破规律虽然可以促进发展,但是发展并不一定必须打破规律。

3. 引导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习

地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可以通过对地理事物、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再记忆以及归纳演绎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法在地理思维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通常是对相同或者相似的事物或现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比较中获得新的概念或知识。

一般情况下,运用逻辑思维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能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还能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在晚上,人们把手电筒的光直射在地上,就会发现垂直照射的光线集中且明亮,而倾斜照射时,光线分散且暗淡。通过这一实验可以推测出,太阳辐射对气温可能会产生影响。此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4. 引导学生绘制简易图表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图表的作用,利用各种地形模型、景观图片和各种地图等加深学生的大脑空间印记。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一些简易的图表等,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活跃度,让学生在亲自完成手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掌握空间信息整合、探究和筛选的能力。

三、结语

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来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不仅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还是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根据“新课改”和“新高考”的相关要求,地理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以便充分借助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需要帮助高中生探索各种更快捷、更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学体系,助推学生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祥.基于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J].教师,2022(12):72-74.

[2] 穆建新.空间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有效途径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8):53-55.

[3] 卢燕.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空间思维培养[J].情感读本,202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