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林业育苗现状与容器育苗技术要点

赵学清

临夏县林草事业发展中心,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 容器育苗方法凭借着存活率高、成本较低、生长速率快且育植期较短等优势,在国内外的林业育苗中占领了一席之地。这项高效、快捷的育苗方式在林业育苗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容器育苗技术不仅是创新林业育苗的新兴科技,还是现代化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加强对容器育苗的推广,最大化地发挥出容器育苗的作用。本文对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论述,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 容器育苗;林业育苗;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43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林业育苗的相关工作正在逐渐被完善,虽然使用传统的育苗方法较为稳当,但是无论是树苗的培育速度还是生态的恢复速度都无法迎合传统育苗技术,而未来的挑战也只会更多。所以容器育苗技术的出现就变得十分重要,它的本质就是打破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同时掌握林业的发展方向,将育苗的各个环节合理衔接,提高育苗技术的实用性。此外,容器育苗技术还需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将育苗与各地的林业环境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减少育苗的难度。

1 林业育苗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林业育苗技术较为落后

当前,我国林业育苗技术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依旧较为落后。在育苗过程中,蜂窝纸和塑料膜等材料包裹黏土的育苗技术具有耗资低且操作简单的优势,所以在我国林业育苗的事业中,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采用这项技术也有弊端,就是育苗过程中会出现树苗存活率较低的结果,并且在育苗过程中,树苗很大概率会出现卷根和片根的情况,导致林业育苗的质量较低。另外,根据我国林业当前发展的形势来看,传统林业育苗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与改进林业育苗技术已经成为必要任务。容器育苗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容器育苗能够有效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与苗木质量。同时,容器育苗的高度机械化与适宜规模化还可以有效提高林业育苗的生产效率。相关技术人员对容器育苗的不断研究也为我国林业育苗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2 林业育苗工作者技术水平较低

在林业育苗的过程中,育苗相关工作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林业育苗的质量。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我国从事林业育苗的相关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对林业育苗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林业育苗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容器育苗已经在我国林业行业广泛应用,但是相关技术人员对容器育苗的认识却不够透彻。如果技术人员无法从实际情况出发然后进行有效分析,就会导致我国容器育苗技术出现问题,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出容器育苗的价值。此外,在容器育苗过程中,如果相关技术人员对容器育苗技术存在认识不全面的问题,就无法在培育时充分保护根系,导致树苗难以健康地生长。所以育苗时还需要加强对根系的维护。

1.3 育苗时不同容器的选择

当前,我国的容器育苗方式主要是塑料制品容器育苗和纸质容器育苗。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使用的是塑料薄膜进行容器育苗。这种育苗方式具有成本较低的特点,并且我国大部分百日苗的培育都会使用这一方式。而这种育苗方式的缺点就是需要较长的培育时间,特别是在面对木质化树苗的培育时,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窝根的情况,导致容器损坏。纸质容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同时,纸质容器还可以折叠,储存与运输都更加方便,还能够实现带筒定植。在具体育苗过程中,树苗顶芽位置也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装土的功效也更高。除此之外,纸质容器较塑料容器还更加节省用地。实验表明,树苗根系的生长状况与容器存在着直接联系。

2 容器育苗技术使用的意义

2.1 降低林业育苗的失败率及成本

在我国传统林业育苗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和育苗技术落后等因素导致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育苗失败率非常高。在我国一些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区域,育苗的存活率甚至不到 50%,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改良自然环境工作的进行。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50%以上,为改善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林业行业工作者常常会在这些地方开展植树造林工作。而包括天气在内的各方面因素不断影响着相关部门开展造林工作,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但是容器育苗技术却能够控制育苗初期的环境,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目的。一般的育苗技术在繁殖过程中,已经能够做到较好地适应生长环境,那么使用传统技术育苗,失败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树苗在育苗初期就已经遭受了环境影响,造成育苗失败的结果。容器育苗的主要优势就是能够增加育苗成功的概率,减少树苗在育苗初期受到的环境影响,增加树苗的成活率。育苗的成活率被有效提高,林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随之降低,这不论是对林业工作者还是政府来说都是有益的。

2.2 降低林业工作难度

目前,我国林业工作者最主要任务就是采集林木、保存林木、育苗植树以及砍伐树木后采集数据等。在各项林业工作中最为麻烦的就是育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十分考验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求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协调,这对于工作人员的默契程度以及是否熟悉相关技术都是极大的考验。而过去采用的传统育苗技术也为相关工作人员留下了许多难题。首先是传统育苗技术环境较为苛刻,第二就是工作人员间默契不足的问题。在容器育苗技术引进后,为林业工作人员提供了显而易见的帮助。林业工作被逐项分解,有效地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工作人员就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用到其他林业工作中。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林业行业的稳健发展。

2.3 促进林业生产的生物多样化

不同地域的林业产品都采用了不同的植物种类,具有生物多样性。在距离较近的地方,只要将周围的环境因素掌握,就能够促使某一类林木的自然适应能力得到提高。使林木能够迁移到各地的林业产品中,以达到提高林业生产多样性的目的。单看我国东北地区的林业情况,虽然还没有实现将我国南部的林木迁移到北方地区种植,但是通过使用容器育苗技术培育北京、河南等地区的林木,也能够大量提高林木对东北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程度。同时,将周围的林木迁移到东北地区内,就促成了增加原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的结果,从而提升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林业行业能够通过对邻近地区的植物进行容器育苗,将树苗迁移到邻近的地域之中,有利于提高邻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3 容器育苗技术应用优化措施

3.1 选择合适的容器种类与规格

在真正开展容器育苗工作的过程中,育苗技术人员需要选用合适的容器开展育苗工作。容器是否合适对于育苗工作的影响不可小觑。这就要求育苗技术人员充分掌握各类林木的生长习性与特征,以便根据树苗的不同特征选取合适容器。容器育苗技术使用率较高的容器拢共分为三种:泥质育苗容器、纸质育苗容器以及塑料育苗容器。第一种泥质育苗容器,这种容器在育苗过程中可以根据树苗的不同特征进行调整,促进树苗更加健康地生长。纸质育苗容器较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整体呈蜂窝状,此外纸质育苗容器的优势生产成本较低,并且能够折叠,因此纸质育苗容器能够得到广泛使用。塑料育苗容器主要的制作材料为无毒塑料,塑料育苗容器的制作对塑料厚度有一定的要求。塑料育苗容器主要筒状无底和带状有底。这两种塑料育苗容器的差距也十分明显,筒状无底在育苗的过程中不能够给予树苗良好的空气,但是带状有底这类却能够让树苗接收良好的空气,且带状有底还能够在底下开展钻孔工作。

3.2 苗圃地选择和建设

在育苗过程中,科学选择苗圃地能够有效促进幼苗的生长。为此,应该选择水源充足和光照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建立苗圃,以便为苗木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苗木的生长,提高苗木的整体存活率。在选择好苗圃地之后,还要做好苗圃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育苗设施的配置和整地作床。应该为容器育苗配备相应的设施,才能为苗木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此,要做好整个育苗过程中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工作,这就需要在苗圃内安装专业的设施设备。并且配备喷灌系统,如喷雾系统和滴灌系统,实现对苗木生产环境的全面的控制。另外,完成设施的配置之后,还要整地作床。在此过程中,做好土壤的翻耕和灌溉工作,并且控制好苗床的高度、宽度和步道的宽度,分别在 10 cm、100~120 cm、40 cm。也可以结合苗圃地势来确定苗床的长度。在苗床整理完成之后,应该覆盖地膜或者地布,并且在上面放置育苗容器的普通苗床或者构架苗床。一般情况下,前者的高度控制在 20~30 cm,后者的高度控制在 70~80 cm。

3.3 育苗基质的选择和配置

育苗基质的选择工作和配置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结合育苗树种的生长特性科学合理地进行搭配,选择的主要基质包括泥炭、黄心土、锯屑、珍珠盐和谷壳等,将其均匀混合之后,配置成适合的育苗基质。如果育苗树种比较重要,应该选择国家规定标准的育苗基质,按照一定的比例调整。完成好基质的配置之后,还要了解育苗树种苗时期的营养生长需求,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能够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做好育苗基质的配置工作之后,里面可能会有病菌或者虫卵,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为此,应该选择专门的药剂,对配置好的基质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便灭杀里面的病菌和虫卵。在工作开展之前要做好 pH 值的测定工作,如果土壤中的 pH 值不符合苗木的生长,应该进行改造,可以在土壤中撒入生石灰或者硫磺粉,将 pH 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将育苗基质 pH 控制在 7.0~7.5;如果是喜欢酸性土壤的树种,可以将 pH 值控制在 5.0~5.5。

3.4 培育方式的选择

当前比较常见的育苗方式是直接播种育苗,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苗木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合育苗的种子,并且要严格控制好播种量和播种的时间。在播种完成之后要做好管理工作,科学地施肥和灌溉来促进种子的发芽。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减少病虫害,在播种之前做好种子的消毒和催芽处理,将种子放在容器中间的位置,然后控制好埋藏的深度,否则会影响种子的出苗。种子埋入之后要选择喷洒杀菌剂,可以选择广谱性杀菌剂水溶液。在进行芽苗的培育时,要事先做好苗床的准备工作,将种子直接播撒在苗床上,控制好播种的时间和播种量,完成播种工作之后等待出苗,待幼苗长到一定高度之后进行移栽。

3.5 芽苗的移植

一旦发现苗床的芽苗长到 7~8 cm 要进行及时的移栽来促进苗木的生长。一般情况下,选择阴天移栽的成活率比较高。如果选择晴天,应该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否则会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夏季高温天气要做好遮阳工作,可以选择遮阴篷。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降低对根部的损伤,在移栽之前最好对苗床进行浇水,待水充分渗透之后才能轻轻将幼苗撬起。

3.6 间苗和补苗工作

在容器育苗的过程中,要定期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和生长状态。在幼苗出土之后的 7 天,要做好间苗工作,将弱苗和病苗清除干净,同时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幼苗的增长不理想,要增加间苗的次数。在管理工作中,发现缺苗情况要及时补苗,保留健壮的幼苗,并且将健壮的幼苗移栽到需要补苗的地区,保证幼苗的成活率。

3.7 田间管理

做好容器育苗的苗期管理较为关键,通常情况下,育苗基质中会含有适量的有机肥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这种情况可以不需要进行追肥。一旦发现肥力不足,要结合苗木生长的症状情况做好养分的测定工作。结合检测的结果来选择追肥的时间和追肥次数,严格控制好追肥量。如果发现苗木的须根长度为 0.5~1 cm,可以选择尿素。如果苗木的根系比较发达,在生长的中后期阶段,可以选择不使用氮肥,但是要严格控制好苗木的高度,观察根部的生长发育情况。否则会出现整个容器中充满根部的情况,影响育苗的效果。在容器育苗中要科学控制灌溉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要结合基质含水情况和苗木的生长情况确定灌溉的时间,并且适当调节灌溉的次数,最好保证苗床和基质始终湿润即可。

3.8 苗木的出圃管理

要严格控制好苗木出圃的时间,应该结合造林的时间来选择,如果是冬季和春季造林,然后做好炼苗工作,需要提前 1~2 个月进行,以便幼苗能够适应造林的生长环境,提高造林的成活率。要综合考虑造林的时间来确定起苗的时间,才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在起苗的过程中都应该加强对根部的保护,避免造成根部的损伤。起苗造成之后要放在无风的地区,并且做好分级筛选工作,将病苗和废苗挑出,将分级之后的苗木及时运送到栽培地区,确保造林栽培的效果。有些地区还需要进行假植,观察苗木的生长状态,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最好选择离造林地较近的地区,可以减少运输的成本,防止运输过程中对根部的损害。如果需要运输,要做好运输中的遮阴、通风和洒水的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能够避免苗木出现磕碰受损的情况,提高苗木移栽之后的成活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容器育苗技术在推动林业育苗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规模提高树苗存活率的同时,拉动林业建设相关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还需要更加合理、科学地将容器育苗技术进行应用,缩短育苗周期,促进林业种苗成活率与适应性的提高。除此之外,这样做还能够在保障树苗正常生长的基础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性发

展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容器育苗取得的优势,抓住林业育苗的要点,促进林业育苗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得林业行业有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明君.试论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2):235-237.

[2]朱向峰.现代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探析[J].山西林业,2022,(05):42-43+48.

[3]党志卿.林业育苗技术关键点及造林技术探析[J].农家参谋,2022,(19):129-131.

[4]王永忠.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2,(18):150-152.

[5]施玉龙.现代林业育苗与造林技术[J].新农业,2022,(1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