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在的初中生多大都是独生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大量的关爱,但很少受到磨炼意志的事情,没有经历过磨砺,在未来容易被压垮,尤其是初中生的学业压力较重,初中也随着年级的增长,都开始有自己的心事,这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不利。因此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帮助初中生提升心理素质建设。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体育所具有的学科地位十分突出,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能素质,同时作为一项开放性的课程,在放松学生心情,调节心理健康方面所具有的支撑作用也十分突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素质课改目标进行深入探索,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心理品格,从而以更好的姿态应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体育在学生心理素质强化训练方面所具有的助力功能十分突出,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形成坚忍的意志品格,让学生摆脱畏难的心理情绪,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产生自信心。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路径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体育授课期间,教师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实现有效训练,需要积极践行因材施教的思想理念,关注学生在体育课学习领域所表现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将分层授课模式深入地贯彻下去,让不同阶段学生的体育课学习诉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同时也能够在合适自己的课堂环境下逐渐产生自信。例如,在针对跑步组织教学期间,则可以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跑步训练任务,如针对男女姓进行分层训练,或者在具体的训练方式上进行个性化设置,让学生能够对待具体的训练活动保持轻松的状态,并在参与训练中对自身的运动能力产生自信,实现积极心理情绪有效建设。
(二)以赛促学,激发动力
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在具体开展相关训练活动过程中,需要在具体的思想观念上进行合理调整。将以赛促学的思想观念深人贯彻下去,在此基础上组织趣味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端正运动理念,规范自身在体育运动领域的行为,提升整体的运动素质。比如说,为了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积极心理,并培养学生面对具体困难和挑战产生勇敢克服的心理,则可以设置竞赛活动,例如组织篮球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就具体的战术方案,以及相关的运动技巧加以了解和掌握。
(三)团队作战,互助互动
在体育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互助心理素质培养,在具体的训练方式上进行创新。在以生为本思想指导下积极组织合作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通过团队配合的方式参与到模拟对抗训练当中,让学生对团队配合形成积极性的心理认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助品格,在与其他同学互动的过程中缓解运动的紧张心理。比如说,在围绕排球这一运动项目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则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设置团体对抗训练活动。引导各个小组分配好人员,做好职能的合理划分,通过讨论互动的方式对具体的运动战术进行设计。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在团队训练的基础上设置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例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撕名牌的游戏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对抗运动中产生积极心理,培养学生形成坚韧、坚持、合作、互助的优秀品格。
(四)挫折教育,突破自我
现代社会中,人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抗压能力越来越弱,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承受不住,很容易形成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学校要增加挫折教育的力度,让学生能够在锻炼与教学中形成强大的内心,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例如,在上体育课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比较难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突破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新的认识,明白人的能力是无限的,不要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恶劣的天气环境、严格的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意志,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如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多元训练,积累经验
在组织体育教学期间,教师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在具体的训练方式上进行创新。让其能够拥有良好的训练环境,并通过多项训练活动有效参与实现心理素质强化建设"。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趣味体育游戏,放松学生运动心情,或者积极组织素质拓展训练,如开展众人翻墙等拓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实现心理素质的有效训练。
(六)激励评价,培养自信
在组织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在评价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在激励思想支撑下对具体的评价实施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教师鼓励下能够对自身体育运动端正思想认识,并逐渐产生自信心,以饱满的动力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在激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榜样力量,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或者针对在体育运动方面存在一-定 自卑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渗透心理暗示法,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运动期间进行心理调节,提高整体自信。
结语
依前所述,在初中阶段,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体育课程在心理建设方面所具有的促进功能进行深人发掘,在组织教学活动期间根据学生心理认知基础积极探索全新的授课模式,并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设置,让学生在学习和参与期间养成积极的心理品格,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礼熙.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强化简析[J].数码设计(下), 2017(07):273.
[2] 闫照宁.初中体育教学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12(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