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较低,但是有着较好的模仿能力,正处于平衡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指南》中就指出: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作为其发展的目标,要能够采用丰富的活动去对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行培养[1]。由此可以看出,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平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对此有着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开展平衡性的训练活动,使得学生的平衡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
一、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
(一)有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幼儿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幼儿的身体骨骼和器官都是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能够很好地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让身体的各部分肌肉得到应有的锻炼,并且对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进行相应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身体的协调发展。进而加强学生对于外界因素的抵御能力以及身体的抵抗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
(二)有助于培养优秀的意志品质
在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并不仅仅是单一的运动性活动。幼儿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使得其心理的健康也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体育活动的展开,能够帮助学生去认知自己身体的部位,帮助学生初步分清左右的概念。与此同时,去记忆相关运动器具的名称,在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去对教师的姿态和动作进行简单地模仿。并且,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的展开,能够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去感受到探索、合作以及成功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形成不怕挑战,勇敢向前的优良品质,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社会发展
在幼儿阶段开展的体育活动,往往都是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的,大都是一种团体性的活动。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简单的摩擦和碰撞,这时就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面对问题,并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协调,在对这些交往性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与此同时,体育活动的展开是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从侧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对活动规则的遵守意识,进而降低学生对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学生礼让,分享以及相互合作,形成一定的集体意识,进而达到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培养的效果。
二、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
(一)体育活动时间较少
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学习成绩。而大多数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使得体育活动的时间往往是安排的较少的。其主要的表现就是在对幼儿每日的作息安排不合理中,往往在整天的教学过程中,知识安排两个集中的教学活动,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并且在户外的体育活动十分少,大都是在室内进行活动的展开,这也就使得学生的平衡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长此以往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对学生的身心发育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二)对体育活动的安全认知不高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核心和希望,家长对于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是十分看重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部分的幼儿园由于担心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往往会将体育活动和幼儿的安全问题完全的对立起来。在举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会对幼儿的户外活动内容进行过度的限制,怕幼儿摔跤会不允许幼儿进行一些攀爬和跑跳等有着一定难度的体能活动等,这样过度限制的方式会很大的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体育活动的展开造成较大的反面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2]。
(三)体育活动的器材较为单一
幼儿园中体育活动器材的类型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活动的展开,有部分的幼儿园幼儿受到经费的限制,对于体育类的器材投入较低,这也就导致许多的体育活动无法有效的展开,像许多能对学生平衡能力进行培养的体育项目往往会由于器材的缺少而无法进行集中的训练,这会很大地影响学生的训练效果。
(四)活动的组织缺少专业性
在幼儿园中由于其职业的性质,使得在幼儿园中基本都为女教师,并且大都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的。这样的职业性质也就使得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是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往往是有着随意性的,只是选择一些自己擅长的体育活动项目,缺少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组织,这也就使得学生的平衡能力得不到良好的训练和培养。
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平衡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节,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
在以往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教师往往只是给学生讲解了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后就让学生自发地去进行游戏。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教学单调的,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感,这会使得幼儿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失去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基于此,幼儿阶段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去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去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兴趣,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比如,在进行单腿站立的体育训练中,活动展开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力进行一个单腿的站立,且上身能够保持平衡。依据这一活动的目标,教师可以传授出一个“金鸡”的教学情节,让学生去对其进行“金鸡独立”姿势的模仿,并且可以根据这一情节,去创设出一些有趣的儿歌,让孩子不仅仅只是在进行单腿站立,提高活动的内容。并且还可以进行比赛的形式,让幼儿之间进行比赛,看谁可以这样坚持得最久。这样的方式可以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进而去提高幼儿对于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使得幼儿的平衡能力得到训练。
(二)丰富器材,提高幼儿的平衡感官
活动的器材是幼儿体育活动展开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进行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兴趣的特点和认知的结构,去增加材料的投放,让幼儿的平衡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进行平衡训练时,增加活动材料的多样性,根据活动展开的目的来进行不同的材料选择,并且考虑到经费不足这一点,可以对一些身边的事物进行就地取材,在提高课程丰富性的过程中,不受到经费和器材的影响[3]。例如,在对学生的平衡力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每个学生都有的课本,让学生头顶着书本进行简单的行走,并且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保证书本不掉的情况下去进行竞走,并且逐步的增加难度,让学生在平衡木上进行站立,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斜坡和阶梯。通过这样多样化和逐渐加大难度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的平衡能力都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培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进行提高。
(三)对场地进行开发
在幼儿园中大都是有着较为宽阔的场地的,教师可以对这样的场地资源进行合理充分地利用,来对体育活动进行多元化的组织。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展开的过程中,需要去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性,通过这一方面来进行体育活动的创设,在体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最开始的难度不要太大,以免打击到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方式对学生的平衡能力进行培养。幼儿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是有着较高的积极性的,所以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采用操场去进行,应当去积极地开发新的场地,提高幼儿平衡训练的空间[4]。在进行一些基本的平衡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去沿着操场的白色线进行行走,并且可以去对利用教学楼的小楼梯,让学生去进行简单的跑跳练习,并且在这过程中,端着一小杯水,在进行楼梯攀爬的过程中,要保持手中的水不会洒出来,当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内容有着一个较为初步的掌握中,逐步地提高杯子中水的含量,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平衡性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这项训练的难度,并且对活动有着一定的新鲜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地对学生的平衡感官进行调动,并且循序渐进地去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往往是有着活动器材不足,家长和幼儿园对于体育活动不够重视等方面原因的,基于此,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对于体育活动的认知,了解到平衡能力的训练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和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积极地去进行情节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去对身边体育活动的场地和器材进行合理的开发,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得到平衡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的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皮梦君,黄胜.黔南州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分析[J].陕西学前 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8):85-90.
[2]张敏.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语言元素的开发和运用策略研究——当 体育有了“语”翼[J].河南教育(幼教),2020(08):60-64.
[3] 周清.让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J].儿童与健康,2020(08):6-7.
[4]喻修文“大保体育活动”研究[J].科技在线,2012(3):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