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韩旭 王瑞燊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102200

摘要: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影响重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教师应当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素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9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当今社会对人们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学生提早为未来打好基础。 然而在素质化教学的大环境下,很多初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 很少有时间投入体育锻炼中。 那么,如何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成为目前各初中学校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一、借助体育游戏,开展课前导入

从当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其教育工作之所以相对低效,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兴趣不足、参与性偏低,以至于很多时候教师的教育指导目标无法实现,所以想要改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做好对体育游戏的设计,并借助其趣味性和体验性,来完成课前导入,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每一次课前,热身活动都是必要的环节,教师就可以通过对热身活动的创新设计,让其变得生动有趣,由此来完成对学生参与热身的主动性调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在考虑初中生身体素质和行为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将热身活动转变成为“一元五角”的游戏:游戏中学生围成一个大圈顺时针前进,其中男生为“五角”,女生为“一元”,我会随机喊出一个价钱,如“三块五”“四块”,学生需要迅速反应并与同伴组队,3 秒钟内成功组队且价钱正好的学生晋级。在该游戏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课前热身的趣味性,他们的身体状态、反应速度也都会在这一环节中得到锻炼。考虑到游戏的随机性,游戏应至少进行三轮,以确保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热身和锻炼。除此之外,很多体育运动都是有标准姿势要求的,如果动作不标准有可能损伤学生的身体。所以在讲解某种动作之前,体育老师必须先进行理论知识科普教学,讲解示范标准动作及动作要求,严肃强调错误运动姿势可能导致的后果,科普这种运动对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以及可以带来的好处。

二、夯实学生基础体育知识

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与学生日后体育课程学习能否顺利进行有至关重要的联系,将直接影响日后的课堂效果。初中体育教学课时短,时间紧任务重,体育教师要想顺利且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首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落实初中体育教学标准,强调“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追求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的双重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学校也要重点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虽然体育学科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与其他必修科目一样都有很多的基础技能要学习,熟能生巧,只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初中生都是活力满满的青少年,教师只有进行正确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学习可以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首先,教师要重视课前的热身运动,在上课之前带领学生一起热身,充分舒展筋骨,以确保体育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其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以教学任务为主要授课内容,辅之以必要的速度和耐力锻炼;最后,教师要适当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运动时用视频记录下来,并在下节课上课之前统一上传到体育科目的微信群或QQ群中。通过教师长期的监督锻炼,学生就会养成日常锻炼的习惯,自觉养成主动锻炼的行为习惯,从而锻炼出良好的身体素质。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增强师生多方互动

课堂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进行知识教育所运用的方式,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有效完成知识讲解的同时,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有很大影响。结合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不难看出,教师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具体表现在滞后于新课改要求、滞后于素质教育目标和学生的认知需求,所以想要改变初中体育教育现状,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分析学生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求实现课堂教学主体与教学内容的最佳匹配状态。例如,在进行“篮球知识”教学时,我在综合分析学生篮球基础的前提下,选择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进行自主篮球比赛,3V3 斗牛车轮战。对于一些没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我则对他们进行拍球、运球等基础技能教学,由此来保证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服务。又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考虑到跳远本身的难度及安全性,我选择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给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去进行立定跳远技巧、方式的琢磨与研究。完成自主学习后,我会对他们进行测试,并在测试中观察他们的表现,发现他们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之后,我会将他们带入教室,运用我之前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素材,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在标准的立定跳远过程中,身体躯干的状态以及该状态下各肌肉群的发力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完成对他们的有效指导。

四、设计趣味训练,考察学习效果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趣味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不仅能够考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还能够让教师去发现自己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这对于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实现初中体育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起到了关键性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趣味训练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在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帮助他们巩固学习到的技巧;第二,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前提,保证训练的难度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如果是集体训练,那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第三,课堂训练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保证课堂训练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在完成 4×100 米接力跑的学习后,我就为学生设计了男女混合 4×100 米接力跑,我之所以要进行男女混合,其目的就是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竞技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在比赛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以抽签的方式来确定,其中男生跑第一棒和第四棒,女生跑第二棒和第三棒,整个比赛完全按照正规比赛的要求,最终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进行排名,并计入平时成绩。在该比赛中,教师除了要做好裁判工作,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超越自己,将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由此做到通过趣味竞赛来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

综上所述,想要发挥体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让其成为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拥有强健体魄的学科,就必须要做好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具有趣味性、竞技性的体育活动来完成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向东.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13-414.

[2]薛成博.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与培育的实证研究[J].武术研究,2019,4(12):151-153.

[3]肖盼.基于课堂观察法的初中体育教学师生互动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1):98-100.

[4]时维金,沈建华,蔡皓.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空间的研究——基于师生互动言语行为的视角[J].体育学刊,2016,23(04):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