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步入了新时代,在此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力度加大,使得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更好的发展,读者活动的开展更加贴合实际,有利于读者与社会的融合。同时,我们在不断完善我国读者活动的同时,应当向国外成功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学习,有效的完善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促进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开展,并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人才和文献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服务,加大民众的社会参与度,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度的提升,为新时期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开展提供社会帮助。
一、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现状
1. 开展读者活动的公共图书馆较少
读者活动的开展,需要拥有一定的读者基础,才能够良好的进行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开展。但目前,我国开展读者活动的公共图书馆较少,且公共图书馆的书籍资源、馆内面积、资金保障、人力资源等较为缺乏,无法达到开展公共图书馆的目的,同时,资金的缺乏导致了读者活动无法良好的开展,甚至有些图书馆建立的位置较偏,图书较为陈旧,周围环境较差,导致活动无法实施。
2. 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形式单一
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开展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到馆内阅读,加大群众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度。但由于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对活动形式的选择没有进行实际考察和研究,导致了虽然举行的读者活动较多,但由于形式单一而使得人数逐渐减少,无法达到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真正的目的。
3. 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活动民众参与度不高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主要是为了提升民众的社会参与度,更好的让读者感受书籍的乐趣,提升读者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但由于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发布信息的时间不够及时,使得民众无法良好的调配时间,导致民众参与度降低,同时公共图书馆在准备实施读者活动前,没有做好及时的宣传,导致民众接受信息不及时,降低了民众对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活动的参与度。
4. 活动策划共享程度较低
活动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活动实施是否顺利,良好的活动策划能够帮助公共图书馆更好的开展读者活动,充分满足民众的需求。虽然,我国现处于信息时代,但公共图书馆活动策划全国共享的程度较低,无法良好的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力度,导致我国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受到阻碍,无法正常顺利的实施。
二、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建议
1. 鼓励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
读者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民众对书籍的阅读兴趣,引导民众正确的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当开展图书外借服务,使得读书活动得到良好的开展。且当地相关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宣传和鼓励,积极的号召公共图书馆多开展读者活动,了解读者对阅读的需求,在活动中不断的改进,加大民众对读者活动的参与度。另外,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够给予民众更加安心的保障,激发民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的同时,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社会现状进行相应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在提升自身服务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活动形式的变更。
2. 根据民众的需求丰富读者活动形式
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开展的主体是广大群众,因此,公共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应当根据民众的需求,结合当今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开展更符合民众的读者活动,加大读者的满意度。对于一些设施、环境等条件较好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尽可能的考虑读者的文化需求,举办的读者活动应当多以传承文化为主,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的需求不同,举办多样化的读者活动,增强读者对活动的兴趣,更好的为读者提供覆盖面较广泛的活动。
3. 提升读者对读书活动的参与度
提升读者对读书活动的参与度,公共图书馆应当从自身做起,对馆内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确保每次活动的质量,充分展示每次活动的意义及作用。由此可见,加大读者的参与度,应当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撰写活动策划,充分考虑一切实际情况,更好的促进读者活动的开展,同时要进行大力的宣传,使民众及时的了解信息,活动得到及时的推广。其次,活动的过程是整个活动的主要部分,因此,组织者应当具有良好的控场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积极主动的带动现场的气氛,更好的引导读者进行思考,使得读者更好的感受其中的乐趣,有利于提升读者的参与度,使得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更加完美的融合,有效的推动社会发展。
在活动的最后,可以适当的发放一些小奖品,以此来激发民众对读者活动的参与度。
4. 建立良好的活动共享平台
活动方案的共享是知识共享的一种良好的形式,能够有效的促进读者活动的开展,推动活动方案共享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加强馆内人员的共享意识,使得达到良好的共享效果。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下,信息共享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式,使得资源更好的利用,不但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大大提升效率和缩短工作时间,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对智力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充分利用。其次,应当搭建公共图书馆活动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更好的将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活动策划相互融合,相互分享,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形成完美的读者活动形式,使得广大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来良好的发展,同时,活动共享平台的建立,加大了我国各地的便利性,加深活动共享的深度,优化活动策略及方案,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时间。
三、结束语
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大力倡导和同意的公共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是公共图书馆良好发展的必要趋势,是社会力量的重要资本,更是提高整个公共图书馆行业服务的基本要求,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力量更好的融入到公共图书馆中,更好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同时,社会力量的加入可以使得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开展更具意义,使得民众的参与度更高,保障性更强,安全性更佳,有效的提升民众的社会参与度。
参考文献:
[[1]于良芝,李亚设,权昕.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中的话语与话语性实践——基于政策文本和建设案例的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04):4-19.
[2]潘欣.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对比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06):65-68.
[3]赵惠.试论项目制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中的运作——兼“寻找城市记忆”活动案例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01):121-123.
[5]杨玉麟 .关于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 .图书与情报,2008 (1):8-11.
[6]彭丽丽.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意义及实践策略——以广西图书馆“阅读者”系列活动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9):131-132+136.
[7]屠淑敏,冯亚慧,李玲丽,粟慧.互联网思维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跨界服务思考——跨界OR被跨界[J].图书与情报,2015(01):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