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体育课堂中插入德育教育元素,第一步,教师应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所有的工作核心都面向学生展开。这样一来就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德育教育系统。以学生为核心,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要根据的兴趣来开展工作,以球类运动为例,男同学喜欢足球、篮球等,女孩子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等。以兴趣为导师,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在球类运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让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教育工作者应该退出主场,做一名“导师”而不是“主管”。
一、体育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以英国的伊顿公学为例,它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学府,在1440年由亨利六世建立。伊顿的教学理念为:“精英摇篮”以及“绅士文化”,这两项理念闻名于世界,但与此同时它也以极其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而出名,在该校中,每名学生的成绩都十分出色,它被认为是整个英国最好的中学,是英国精英人士的培养基地,在这样一座学校,曾经培养出二十位英国首相。在该校,文化课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在伊顿眼中,如果学生们只是接受到文化课的学习,这对他们人格的培养以及塑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该中学的领导者眼中,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出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健康的身体是坚持锻炼的一部分原因,最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健康的生活习惯、塑造良好的外形、培养出自己的气质。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团队协作、社会交往能力。不只是英国贵族,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可见文明其精神,在体育教育必须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
(一)学生层面
学生来只社会上各种家庭的成员,各种的家庭教育。就好像球类比赛,有部分学生在进行体育比赛对抗时没有遵循体育精神,违反规则,屡次违规。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进行篮球对抗时,没有集体意识,不懂得集体合作,不懂得运用集体的力量,总是单打独斗,选择单人突破,往往容易白白丧失很多得分机会,球类比赛是集体运动,得分不是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的功劳。还有一些同学觉得体育课太晒、体育课太累了,根本就怕累,不肯吃一点苦。
(二)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
对于体育课的认识不足,有同学觉得体育课还是一个自由活动的、让同学们放松的课程;有些学校没按课时开足体育课,又或者有其他科的老师兼任,随意用于上其他的课;有一些其他科的老师占用体育课等,学生老师没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三)教师层面
出现比较多的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缺乏,有很多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或者是一些临退休的老师上体育课,这些体育老师是不会上体育课的,体育老师会选择派同学去体育室领取体育器材出来,然后简单地做一下准备活动,就放任同学们进行自由活动,在接近下课时,再吹哨子,将同学们集合起来,收拾好器材就下课,根本没有什么德育教育工作渗透。
三、解决措施
(一)学生层面
1. 在体育运动球类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学习球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师进行各种球类规则教学和演示,通过多打比赛掌握技能懂得球类规则,观看直播比赛、网上查阅球类竞技的节目进行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锻炼去磨练自己的技术,用自己的实力来换取胜利。
2. 培养良好情绪习惯,就是同学们在球类比赛时,对于自身的情绪控制约束,即使出现任何状况,也不能越过规则,也要做到尊重对手,做到安全第一,比赛第二。
3. 正确认识输赢,客观认识自我。输与赢只是一个结果,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在比赛中,有输就有赢,如果不想再输下去了,就应该对自己进行反思,回忆是哪个环节出错了,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做到礼貌对待自己的队友和对手,生气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下来,要有团队协助意识,不与教师、队员、对手以及裁判起争吵,要遵守比赛规则。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输赢,输赢乃兵家常事。
(二)社会层面
1.现状社会上主流的声音,还是上一代人,他们与如今的青少年有着比较大的代沟,以至于他们对这一代学生缺乏了解,带着上一代人的观点来看待这一代学生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他们这些不正确的观点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阻力,所以我们应积极地改正他们错误的认知。运用互联网技术,用短视频的形式将同学们的体育课堂分享出去,在学校设置开放日,欢迎社会人士进校参观,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有所了解,就能很大程度上消除代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我们进行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时,离不开社会层面的支持,我们工作的展开也需要社会的监视。
(三)教师层面
1. 学校严格按照课时计划安排体育课,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育课堂,要尽到老师的职责。对科任老师进行各项思想道德教育的培训,让老师学会如何在实际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加大课堂上德育教育的渗透率。
2. 体育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入教学中
2.1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培养。在球类运动中是比赛一种团队的活动,篮球、排球、足球等甚至乒乓球和羽毛球也是团体赛,这些运动中是有几个以上的队员一起或者轮流上场比赛,刚靠一个人或者自己赢得一场是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对运动员而言,有着很高的要求,例如在实际比赛中的战术能力,在白热化的比赛中随机应变的智慧以及胆识,能够面对压力屹立不倒的意志力以及活力,与此同时,运动员还需要具备奋勇拼搏的斗志以及强大的团队合作能力。互相鼓励,共同赢得比赛的胜利。
2.2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刻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体育课是冷时大风呼啸,热时高温烤“火”,大汗淋漓。特别是女生怕冷怕热,还有一些身体较胖的同学来说就更怕苦了,这时体育老师可以讲一些比较动人故事鼓励他们,讲一些锻炼的快乐和好处,通过多种形式的运动鼓励他们多锻炼,培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2.3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遵守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教导他的子孙们要牢记住这句话。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提出体育课的课堂规则,如进行体育活动时的自我保护,在球类运动要注意个人安全,在进行球类练习时听从老师的指令,能听从指挥迅速归队。在上课时要求同学们必须穿球鞋、运动裤,穿舒适的衣服和裤子等等,通过循循诱导,让同学们自觉地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生活就是一场激烈的比赛,比赛中或许由不公,但我们都要遵守比赛中的规则,就像我们遵守生活中的规则一样。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要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我们参加一场比赛也是同理。
2.4加强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事业需要依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复兴也需要今天的未成年人去奋斗,今天的未成年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中坚力量的素质高低,他们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发展以及前途。要用教育去培养未成年人,不仅要在学术上严格要求他们,还要在身体上、思想上对他们严格要求。比如在面临一些运动量巨大的体育锻炼活动时,一些体制比较弱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总是闹别闹,体育教师应采取循循诱导的方式,充满耐心的对学生展开工作,培养他们树立战胜困难,不害怕困难的精神,从而使他们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
四、总结
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是具有天然优势的,与其他老师不同,体育老师可以随时随地的采取身边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开展体育德育教育工作,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旧观念,要认识到体育课不是休闲课,体育课也是一门主课,体育课不仅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它也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负责。它担负着对同学们的身体锻炼、思想道德教育两大重任,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谈松华,丁杰,万作芳.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制定及其历史作用[J]. 教育史研究,2019,1(2):4-9.
[2]林荣温.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 新校园(学习),2012(7):40.
[3]陈晨. 在小学体育球类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J]. 体育风尚,202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