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简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邱军颖

广东省信宜市朱砂镇双砥小学,525300

摘要: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我国教育领域迎来了更高的挑战,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现阶段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多种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本文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课堂的效果展开探讨,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数学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教育课程之一,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数学综合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提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实效。

一、开展合作学习,深化学生探究

在新时期下,小学教育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它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认可和应用。对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探究,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即各个小组都应当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每组4—8人,并且在各个小组选出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保证各个组员之间的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为各个小组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教师借助短视频为学生展示一段关于A商场某个时段进口处的监控录像。其次,教师为各个小组分发任务,即“认真观察该时段进入A商场的小孩、青年以及老年人”。再次,各个小组组员合理分工,部分组员主要负责观看录像,部分组员主要负责记录数据,部分组员主要负责检查数据,剩余组员主要负责统计数据。最后,由各个组长汇报本组的成果,教师再结合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仅掌握了统计的方法,还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正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

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学习资源变得更丰富,获取方式也变得更便捷,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力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优化。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转变自主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的,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发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学资源的选择、播放以及反复观看,为学生更具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转变。

其次,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通常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很少有学生向教师进行学习反馈,这样单向的教学模式使小学数学课堂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促进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机会。

最后,通过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与同学进行教学内容的互动学习,使以往的单向学习方式向互动式学习方式进行转变。

三、运用“活”教材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活用教材,就需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习内容,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数学学习这一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更加具象化。而学生通过在教材学习中学习到了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更提高了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对于数学教材活用于生活实际,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实际情景进行教学引导。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折扣后,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商店、服装店买东西,体会折扣的含义,在这种学生实际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更深刻的感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四、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学习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选择,通过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而这种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互补,学生都能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效地弥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在学习层次和学习接受程度的不同而带来的学习差异性。并且在这种明确责任与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多地体会到团队协作对于自身提升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与发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在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在学习字母与数字、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规律时,就不适宜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而需要进行直接性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定性的学习知识。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教师需要进行长期的学习与关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传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125.

[2]宋辉辉.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