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产生的危害有城市的生态环境、生态面貌、河流洪水等方面。从生态环境来看,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降低了原地表水土保持功能,城市街道表面硬化,水分无法渗透进土层。降雨无法有效渗入土壤,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流失,导致地下水补给不足,影响地下水储量。另外,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排水系统,导致排水不畅,城市内涝加剧,对城市防洪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水土流失势必携带大量的城市垃圾及有毒害物质由地表径流进入城市水源地,使城市自然水体中的有害污染物含量不断积累、增加,最终导致水质恶化,进而形成大范围的城市水体污染。不良的城市环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面貌,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水土流失问题是当前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对于城市的地标性的景观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排水管道堵塞,影响河道水质,进而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产生破坏。因此,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水土保持理念的注入,将为提高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2.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问题
2.1水土保持工作意识淡薄
城市水土保持由于涉及到城市建设各个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在开展工作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联动,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相对薄弱。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责任主体不够明确,个别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导致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此外,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方面,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未形成完整体系,影响和制约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规范化和秩序化[1]。
2.2城市土地规划不合理
在对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对于城市的规划往往比较密集紧凑,城市的大部分用地都用来居住以及建设公共场所,对于城市中的绿化用地并没有进行合理设置,使得城市的土地硬化程度较高。在降水的时候,雨水不会渗透到土壤里面,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我们通常需要对土地铺上水泥或石头,因此下雨的时候,雨水并不能渗透到城市的土地表层,更多的是通过下水道流入到河流当中,只有少量的水可以通过地面裂缝。渗透到土壤中,这就造成了土地的硬化问题,从而使地面出现塌陷塌陷,同时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城市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也有可能是城市地表沉降,使城市的地质发生变化,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3.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对策
3.1强化水土保持法的执法力度,更好地约束城市建设
在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完成水平直接对该城市的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晚,目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好地跟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政府推出大量的政策推动工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和水土的保护,这也导致了城市周围的土壤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2]。如今,为了更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必须完善水土保持法。并且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水土保持法的执行力,使水土保持法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对城市建设起到约束作用。近年来,不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事情时有发生,如建设单位经常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经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扩大项目占地,施工过程中忽略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介服务机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冒用签名等,针对水土保持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和规范水土保持监理制度,从源头减少该类情况发生,从而达到更好的约束城市建设的目的。
3.2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人类在生存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水资源,而且水资源也是生态环境中最简单的构成元素,如今我国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因此,在建设生态城市时,相关人员必须加大力度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各种建设工程,相关人员不能改变城市原有的水系结构,但也不能对河道进行简单的改造,必须聘请专业的专家对水资源的保护策略以及水污染的治理方式,提出专业的意见,从而更好地保障了水系的生态平衡,真正意义地进行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3.3重视城市土地规划
在城市水土保持过程中,要注重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在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展城市总体规划。首先,在开展城市各项开发建设项目时,应坚持水土保持的相关准则,科学规划城市用地,提升原有水系稳定、提高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率。其次,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充分发挥河流、水库、绿地等的综合调蓄功能,减少地表径流总量,减缓洪峰流量,以达到消减城市内涝的目的。最后,要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合理规划和推进城市管网建设,从疏、导、截、蓄等各个环节消除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4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目前,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另一大问题是广大群众水土保持工作参与度较低,对水土保持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水土保持意识相对薄弱。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及宣传平台,加强城市水土流失会带来怎样的灾害进行宣传,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的意识。比如应用宣传平台开展"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城市长远发展"等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水土保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水土保持的效率和质量[3]。
3.5布置植物景观
在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和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对其进行修复和管理对于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我们可以采取种植植物植被的方式,实现自然植物对于城市水土的保持,我们在对植物进行布置的时候,从植物的物质位置以及植物的生长特性都要做到细致全面的考虑,我们要选择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以及吸水性较强的植物,这些植物能够对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有更强的效果,对植物的位置可以选择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种植大面积绿色植物,实现绿色植物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
4.小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城市化建设是必然的趋势,也是一条必定要走的道路。但是城市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并且城市化本身就需要依托生态环境,才能使城市建设走上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是其建设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而且高效地完成水土保持工作,还能够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使城市化建设更加科学和绿色。
【参考文献】
[1]刘杰,刘明欣.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5):99-100.
[2]吴长文.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1995(12):38-40.
[3]王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特点与基本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45(04):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