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牵着走,还是让学生自己走---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姚榕添

增城区第一中学,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高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但是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重点的教学科目,其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牵着走”还是让学生“自己走”一直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所谓“牵着走”就是更多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让学生“自己走”是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二者相比而言,让学生“自己走”更加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能够提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1.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内涵

“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是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要求阐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指学生应该具有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这一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的理念与高中数学教学能紧密结合,应该由传统的教学目标向核心素养教学方向转变,使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学科文化、学科素质、学科精神的统一,让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具有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能对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应用形成自己的体系和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做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独特的见解,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思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加强数学知识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养成数学思维,发现数学的美感,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相关核心素养,实现现代高中数学教育目标。

2.基于核心素养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让学生“自己走”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目前从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在更多情况下依然选择“牵着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内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和独立思维养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和应用状态,没有更深层次领悟,是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导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偏好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试图主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好的应对高考,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过于固化,局限于解题方面,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2.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过于滞后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听取数学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滞后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中的相关练习。在长期的单一教学模式中,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严重打消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在新时代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调整,但是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导致数学教学方法过于滞后。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有利于高校数学课堂的构建,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2]

3.基于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优化策略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能力养成,而不是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重新规划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爱好的养成,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走”。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兴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高度的兴趣后,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会自主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3]。例如在“常用逻辑用语”这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流程进行全面的设计与升级,加入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元素,下面是对“常用逻辑用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实例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逻辑的重要性和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必要性,在生活实例中体会逻辑思想;理解命题的概念,并让学生充分掌握将命题改写成为“若p,则q”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引入:“常用逻辑用语”的相关知识点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高考试题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例如高考真题“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a和平面β相交’的什么条件?”该题目是本科教学内容中具有代表性题目,结合了学生许多所学知识点,通过高考真题的引入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接下来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流程:通过上一步的教学引入,学生对逻辑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意识到逻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于是教师则可以通过教材对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系联结词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准确掌握本节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对本章节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水平。

教学评价:在“常用逻辑用语”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引入环节进行了创新的设计,没有选择直接以相关数学知识作为切入点的教学引入方式,而是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确逻辑数学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3.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融入更多的教学内容,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例如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因为学习内容是将立体几何放入空间中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否则无法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但是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图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二维的图形转化为三维空间图形,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空间构图的相关概念,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学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相关的知识点,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向,因此教师要注重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结合,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4]。其次,教师在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时,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需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必须具有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课的“抛物线”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抛物线有关内容放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教学,比如教师通过“同学们,你们在打篮球的时候认真观察过篮球出手后形成的曲线吗?这个曲线就是抛物线,那么抛物线有什么规律呢?”将抛物线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引入,还可以播放一些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实现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核心素养的相关含义进行了阐述,并论述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增锋. 牵着走,还是让学生自己走?——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9,02(31):P.0032-0032.

[2]陈剑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007):P.0003-0003.

[3]毕彦丽.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01(003):P.0117-0117.

[4]傅赢芳, 喻平. 从数学本质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视域[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v.39;No.691(20):P.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