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落地给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任务。作为初中物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理念应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初中物理教师要设计前置性作业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任务。
一、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意义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给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带来的新思考,也是教育现代化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改革意义。一方面,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布置适合学生的作业形式,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能力。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抛弃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少而精的作业,创新作业设计,从而推进物理课堂的全面改革。另一方面,作业是初中物理课堂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通过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指导,发展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打破固有的被动接受思维,在多样化的作业体验中积极探索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繁重的作业负担,还能整体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作业设计
(一)设计前置性作业,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探索。传统的物理作业主要以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为主,这种作业设计很容易使学生对课堂、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助长学生被动的学习意识。前置性作业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展开自主学习,形成自学意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业设计为例。为了引导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条件及传播特点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前置性预习作业。课前,教师可以将本堂课程的知识点,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有着怎样的特点等提前录制成微课视频。将微课视频投放到网络平台上,并布置任务组织学生自主预习。结合微课视频,学生会对这堂课程的内容展开自主学习,不断提出假设、发现问题、验证理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汇总出相关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前置性作业的引导下,学生会对相关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从而提升自主学习意识。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对枯燥的物理理论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教学实施要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开始。只有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不会认为学习物理是一种负担,才会尽情地享受解决问题、探索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探索设计趣味性作业,通过各种有趣的作业灵活处理物理知识,使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享受物理作业的完成过程。以“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作业设计为例。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噪音控制相关知识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化作业,促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弱化课堂的理论感受,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快速抢答。各小组要通过听觉辨别噪音类型,然后开动脑筋想一想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控制相关的噪音。教师可以利用音频逐个播放常见的噪音,如建筑施工噪音、炸药爆炸的声音、高峰时期汽车混乱的鸣笛声、摊贩的高音喇叭声、大型赛事的喊叫声等,让各小组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带有一定的游戏色彩,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出控制噪音的更多方法。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能使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减轻学习压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想要有效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就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深度思考课堂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不断内化丰富的物理知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多设计开放式作业,借助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开放性作业中,学生会打破课堂限制,借助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使思维能力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开放式作业设计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汽化和液化”作业设计为例。在带领学生探究了汽化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如可以布置这样的开放性作业:“我们都知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那么利用这一知识点你们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通过深入思考,学生联想到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制冷。那么,生活中的降温制冷就可以运用蒸发的原理。如,发烧时可以冷敷对身体进行降温,夏天可以在公路上洒水克服热胀带来的道路损害,夏天可以吹风扇使水分快速蒸发达到降温目的等。这样的作业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深度思考探究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体验物理知识学习的成就感。因此,设计侧重学生思考能力培养的开放性作业能逐渐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四)设计拓展性作业,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培养学生正确物理观念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初中生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科学态度能够帮助学生从正确的角度认识和思考物理现象,探究物理的本质和规律,提升物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物理作业的设计中要重视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为减负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物理作业的设计中要以拓展性作业引导学生拓展认知,打开思路,探索课堂之外的物理世界,形成科学的认知态度。以“浮力”作业设计为例。这堂课需要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方向、产生原因、物体沉浮条件以及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为了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深度理解浮力的相关知识,形成科学的认知态度,教师可以布置拓展性作业,引导学生拓展探究浮力知识的具体应用。比如,教师可以从密度计的应用原理、潜水艇的制作原理以及热气球的运行原理等出发,组织学生任意挑选其中之一,探究浮力在这些现象中的具体应用。学生需要对密度计、潜水艇以及热气球等功能及现象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所学浮力知识思考浮力所起的作用,借助课堂知识科学解释各种生活现象,从而形成科学态度。通过拓展性作业,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科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形成科学态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物理教师要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对作业设计进行全新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摸索创新作业设计的新方法,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达到减负增效的学习效果,推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物理课堂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张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物理“减负增效”作业设计[J].中学物理,2022(20):36-38.
[2]林波.聚焦双减减负增效——初中物理作业优化设计审思[J].中学课程辅导,2022(2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