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下的信息传播模式,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促使人们由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信息的传播者与创作者,而且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为人们发表言论提供了平台,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网络社会信息传播还面临着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不良信息,不良信息包括了反动、诈骗、垃圾信息、虚假信息、高风险信息等,这些信息危及着网络环境的安全,侵蚀着网络文化,需采用高超的监测技术,以净化网络的信息环境。
1.信息传播模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1传播模式分析
网络为人们信息交互提供了便利,其逐渐实现了传统媒介功能的覆盖,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G网络的作用下,网络容量与信息传递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形成以下的信息传播模式。
1.1.1技术方面
云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基于网络运行的视频网站、新闻网站、社交网站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人们可使用这些平台进行信息的实时传播。
1.1.2信息传播形式
信息传播的形式越加的多样化,包括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以及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进行大带宽、低时延的信息传播,不但实现了实时传播,在线交流互动,还可实现大批量的信息交互,提高了人们网络服务应用的体验。
1.1.3社会方面
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对人们的信息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而网络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各大网络平台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一直在致力于丰富自身平台的信息资源,促进网络信息爆炸式的增长。
1.1.4传播主体方面
网络社会构建了新型媒体,每位网络用户都可成为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网络用户由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转变为信息的传播与制作者。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对于网络社会下人们的信息利用与传播有着很大的影响。
1.2影响分析
1.2.1提升信息传播效率
社会网络可针对用户提出的服务请求,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使用户获取信息更加的便捷。一是聚类技术的应用,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依据用户的服务请求提供相应的信息;二是搜索引擎技术,用户在网络平台中输入关键字,搜索引擎会为其提供全网信息搜集服务,立即作出信息反馈;三是点播技术,用户在网络平台中可以关注与订阅自身喜好的信息,网络平台会自动推送,促使信息传播与利用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2.2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网络处于开放状态,每位用户都可在网络中随意出入,而且目前社会网络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覆盖,网民数量持续增长。而网络为网民营造了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比如,网民使用网络获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可以在网络中发表自身见解,或者是针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等,增强了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程度,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1.2.3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也给现实社会带来了些不容回避的负面影响。现阶段互联网中基于关键字的过滤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较好地解决了不良文本信息的传播。而基于图像、声音、视频等领域的识别技术还有限,尚不成熟,不能有效防止不良多媒体信息的传播。现实社会中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活动,如盗用银行账号、诈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散布非法言论、洗钱等还时有发生。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
2.网络不良信息监测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采用的监测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不良信息自动审查、过滤和屏蔽,是利用防火墙技术保护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网络,实施动态监控,防止网络不良信息在其中随意传播,涉及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的研究。另一种是对不良信息的查找与取证,及时保护现场,对嫌疑站点的相关文件、日志等进行分析和提取,收集电子证据,为后续采取法律、行政措施提供依据,涉及信息检索与搜索引擎的研究。这两种技术都需要进行不良信息特征表示、特征提取、不良信息分类等技术方面的研究。不良信息监测技术的研究包括:对满足特定规则的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的识别方法的理论研究和硬件配合软件识别非法信息。采用专用的硬、软件设计,识别系统能实时地对数据流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分析的结果,拦截系统通信,实现拦截不良信息的作用。
2.1过滤技术
目前,基于文本的分类方法研究主要通过使用信息过滤技术,对网关或用户端信息进行过滤和自动屏蔽。信息过滤系统中大多采用网络监听的方法来获取信息源数据,可以利用以太网广播特性和通过设置路由器的监听端口实现。基于文本信息过滤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基于规则和基于概率两种,有效应用在基于文本的网络应用中,如论坛、邮件、社交软件等。
2.2图像识别技术
不良图像指的是色情图片或成人图片等,不良图像信息识别就是判定一幅图像是否含有不良图像特征,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基于内容的图像识别技术。它主要是把图像中的皮肤区域分割出来,然后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判断该皮肤区域是否为色情区域,最后根据识别结果进行过滤和拦截。
2.3视频识别技术
采用网络视频结构分析,从镜头和镜头间获取关键帧,进行网络视频内容的识别和过滤,同时也可以结合视频文字字幕和语音信息做多数据整合的分析技术,用来进行视频内容的监测,重点构建网络下视频识别系统的自适应性、实时响应和实用性,以便对基于视频的网络应用进行有效监控,并对可疑的视频信息进行记录,按照可疑程度进行分级。
结语:网络社会实现了多样化信息的传播模式,除了可传播文字,还可进行图片、视频等信息形式的传播,而且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使得网络海量信息中掺杂着一些不良信息,这些信息的存在干扰到网络的运行秩序,需要将这些信息及时的排出网络环境,所以具有深入研究不良信息监测技术的必要性,以维持网络社会信息传播的秩序,保障网络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石景欣.网络不良信息治理对策研究[J].互联网天地,2020(11):50-56.
[2]李晗.共同参与治理维护清朗空间[J].网络传播,2020(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