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研究

肖霏 张恩霞

山东省滨州市,2566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通过实地调查、水土保持模型、试验研究和跨学科合作等方法,有效了解了水土流失问题。水利工程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未来,智能化技术、生态工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主导水土保持技术的发展方向。国际合作和经验共享将加速全球水土保持进程。
关键词: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治理技术;水土保持模型
DOI:10.12721/ccn.2024.1570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土保持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的研究成为了迫切的需求,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总结与分析,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和可行方案。

1.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概述:

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是针对水土流失和侵蚀等问题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水土保持旨在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水体的清洁,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治理技术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整治和修复,以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1.1 水土保持概念:

水土保持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态工程学科,它涉及土壤、水文、植被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减缓和防止水流和泥沙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通过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防止水源地水质恶化、减轻水灾和干旱灾害,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1.2 水土流失类型:

水土流失主要分为坡面侵蚀和河道冲刷两类。坡面侵蚀是指在坡地或丘陵地区,由于水流、雨滴冲击和风蚀等作用,导致土壤颗粒被剥蚀,形成水沟和沟壑,最终流失到下游地区。河道冲刷是指在河流、沟渠等水道中,由于水流速度过大或排放流量突然增大,引起河床和岸坡的侵蚀和冲刷现象,造成河道淤积和河岸崩塌。

1.3 水土保持技术分类:

水土保持技术可分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两大类。

传统技术:

传统水土保持技术主要包括植被覆盖、畜禽合理放养、梯田建设等。植被覆盖是通过种植或保护天然植被,增加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率,防止水流直接冲刷裸露的土壤。畜禽合理放养是利用牲畜和禽类的作用,使其自然的踩踏和粪便有助于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改善。梯田建设则是在坡地上修建梯级状的田地,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坡面流失。

现代技术:

现代水土保持技术涵盖了多种高效、科技化的手段,包括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工程措施包括挡土墙、槽式护坡、引水渠等,它们通过构筑物的设置,阻挡水流和泥沙的流动,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生态措施则着重于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如生态护坡、草帘等,通过植物根系的牵制和保护,加强坡面的稳定性。

1.4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的重要原则。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科学规划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达到最佳的综合效果。综合治理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强区域的抗灾能力。

2.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研究方法

2.1 实地调查与监测:

实地调查是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研究的基础。研究人员需要深入实地,对目标地区的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降雨量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可以了解水土流失的状况和演变规律,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监测也是评估已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定期监测和评估治理效果,对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2.2 水土保持模型:

水土保持模型是一种基于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研究方法,它可以模拟和预测水土流失的过程和变化趋势。通过建立水土保持模型,可以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降雨量、坡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模拟和分析,为选择最佳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水土保持模型包括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等。

2.3社会参与与智慧科技:

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的研究不应该仅局限于学术界,社会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引入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可以增强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同时,随着智慧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遥感技术等的应用为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性。例如,结合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区水土流失的高效监测和评估。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技术

3.1 水库和湖泊治理:

水库和湖泊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河流输入的泥沙和水生植被的增长等原因,容易出现淤积和水质污染问题。通过定期进行水库和湖泊的清淤和疏浚,可以有效防止沉积物的冲刷和泥沙向下游的输移,保持水库和湖泊的有效容量和水质,减轻水土流失的影响。

3.2 河道治理:

对于河道冲刷和侵蚀问题,采取合理的河道治理措施至关重要。例如,在河道中设置护岸、挡土墙和河岸堤防,可以有效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河床冲刷和岸坡塌方。同时,加强河岸的植被覆盖,通过生态护岸等手段,有助于稳固岸坡,减少河道冲刷带来的泥沙和污染物的排放。

3.3 堤防和挡土墙:

堤防和挡土墙是常用的防洪设施,它们不仅可以保护沿岸居民和农田免受洪水侵害,也起到了水土保持的作用。在堤防和挡土墙的设计和施工中,通常会采用防渗措施,如设置防渗帷幕或渗透防护层,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和土壤侵蚀。此外,增加植被的种植和保护,有助于加强堤防和挡土墙的稳定性,防止坡面侵蚀。

3.4 防洪工程和水闸建设:

防洪工程和水闸是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设施,它们可以控制河流的水位和流量,避免洪水的泛滥和灾害。对于水土保持而言,合理设置防洪工程和水闸,可以减少洪水对土壤的冲刷和破坏,保护农田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此外,在洪水退去后,及时排除积水和沉积物,也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工作。

4.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技术发展趋势

4.1精细化和智能化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土保持技术将趋向精细化和智能化。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帮助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更准确地了解水土流失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理措施。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将应用于水利工程的设计和管理中,提高工程的效率和稳定性。

4.2生态工程与自然恢复:未来水土保持技术将更加注重生态工程和自然恢复的应用。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土地整治等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和抵抗能力。这些生态工程措施不仅能够保护水土资源,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3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水土保持技术将越来越趋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研发和应用低碳、环保、节能的水土保持技术,减少人为干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注重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参与,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研究领域,科技创新和综合治理已成为关键驱动力。在水利工程方面,合理利用水库、河道和消落带等设施,有效保护土壤资源和水体环境。未来,智能化技术、生态工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将引领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国际合作和经验共享将推动全球水土保持进程。综合这些趋势,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态和社会。

参考文献:

[1]胡莎莎.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探析[J].治淮,2023(1):63-64.

[2]牛帅帅,庞延杰.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3(3):0045-0048.

[3]刘洪超.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3(3):002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