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品管圈式延续性护理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知识掌握度及自我护理的影响

吴勇姿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要: 探讨品管圈式延续性护理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知识掌握度及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年1-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后出院的全喉切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品管圈式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康复知识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气管套管护理、重建良好心态、颈肩功能锻炼、重建发音、造口护理、生活良好习惯、正确预防感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式延续性护理有利于全喉切除患者康复知识水平,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同时降低出院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品管圈;延续性护理;全喉切除;自我护理
DOI:10.12721/ccn.2022.15703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喉和下咽的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身癌肿的 1%~5%,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 11%~22%[1]。喉切除术是治疗中晚期喉和下咽恶性肿瘤最常用,且唯一有效的手段,全喉切除患者术后会留下永久性造口,且需要终身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提供大部分的护理工作,极少给患者及家属护理造口的机会,因此出院后喉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低下,尤其是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缺乏,大部分患者出院后不能完全应对造口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全喉切除术后康复知识缺乏了解,从而导致康复效果不佳,在品管圈式延续性护理中,由医师和护理人员组成康复团队,将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延续至家庭,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本文以 2021年 2-7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全喉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品管圈式延续性护理在全喉切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年1-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后出院的全喉切除患者40例。纳入标准(1)喉癌的诊断病理检查,并在本科室进行全喉切除手术(2)有正常认知能力(3)小学文化程度以上(4)会使用智能手机。排除标准:(1)喉癌晚期已转移 (2)合并其他严重全身疾病及并发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0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为出院日责任护士教会患者家属气管垫的更换、内外套管的清洗消毒、佩戴方法,松紧度调节、气道管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安全注意事项等,并嘱咐患者定期复查,有任何不适应及时随诊。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出院后7天和1月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解答患者及家属疑惑、指导家属进行日常护理、心理疏导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

1.2.2 观察组 采用品管圈式延续性护理。(1)知识培训:成立专门小组,开展品管圈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充分认可品管圈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并了解每个实施环节。经过考核后进行人员合理分配,各司其职,共同解决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2)成立品管圈:建立 9人的品管圈团队, 包括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 4名,护士长 1 名,副主任医师 1 名, 护师 1名,护士 1名,护士长作为品管圈负责人,组织团队开展工作。通过互相提议、讨论后确定圈名为“七彩圈”,“七彩”与我们耳鼻喉科7个常见病变部位(耳、鼻、口、咽、喉、气管、头颈)相一致,每个部位独具特色。旨在每个部位用一种颜色表示,则形成绚丽的七色彩虹。让患者感受到爱心与奉献。(3)设定主题目标:国内有学者对喉造口患者出院早期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喉造口患者大部分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自我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得分最低[3]。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出院后,由于自我护理不熟练,康复知识缺乏、担心疾病复发等,导致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安全感降低,从而降低生活质量[4]。将本次主题目标设定为:提高“喉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知识掌握度及自我护理能力”。(4)要因分析:根据本次活动主题,小组成员运用因果图从“人”-“物”-“法”-“环”四方面进行因素分析。“人”方面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出院后缺少专业人员的护理,且医护人员传递的信息与患者及家属接收的信息不对称;“物”方面的原因主要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资料不足,且方式方法单一;“法”方面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年龄中老年,农村,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掌握全喉切除康复的相关知识;“环”方面的原因主要为相比医院而言,患者出院后家居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复杂,自我护理不当容易方式气管套管堵管造成呼吸困难,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本活动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要因分析来开展后续护理工作。 (5)按常规护理外延续性护理干预:①出院前,患者及家属加入无喉患者微信群,并教会患者如何拍照伤口上传图片、浏览健康知识网页,观看自制套管护理视频;②建立患者个人护理档案,计划出院后第3天、7天、21天、2个月、半年微信视频或电话随访,将每次随访时间、内容、信息反馈记录在册,以便随时查阅。随访内容包括健康评估、心理评估、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外,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如发音训练、颈肩功能锻炼、吞咽训练等。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积极的康复心态。③微信群管理,患者回家后遇到问题可以24小时微信、电话联系,负责人看到消息及时回应解答。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干预后康复知识掌握度,康复知识包括:主要包括自我护理能力评价表共包含 9个条目,包括气管套管护理、重建良好心态、颈肩功能锻炼、重建发音、造口护理、生活良好习惯、正确预防感染、 按时复诊、自检正确等 9条[2]。 每个条目均划分 4 个级别,并采取 4 分制进行评分,即 1 分表示不了解,2 分表示了解,3 分表示基本掌握,4 分表示掌握。 总分值最大为 36 分,最小为 14 分,总分值的大小与自理能力的优良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19.0 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 计量资料使用 t 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使用 χ2 检验,当 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在自理能力评分方面均显著提升,通过对出院前后患者自理能力对比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前 1 d,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无显著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0.05),详见表 1。 观察组20例患者的重建良好心态、颈肩功能锻炼、重建发音、生活良好习惯以及按时复诊等自理能力, 均优于20例对照组患者,组间自我护理能力对比,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2。11.png

3 讨论

综上所述,本次品管圈活动以喉癌全喉切除患者为中心,以延续性护理为指导,抓住该群体自我护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患者实际,实施多样化、分层次的健康教育计划,从而提高患者对喉造口的正确认识、培养其自我护理责任感、指导患者掌握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降低喉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为临床上有针对性地对该类病人进行出院宣教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又可作为医院与社会和家庭的桥梁,解决传统模式下出院后护理无法延续的问题。因此开展延续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涌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204

[2] 黄芳,陈爱萍,徐喆.全喉切除术后喉癌患者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相关性分析[J].护理管理志,2015,15(6):3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