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习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政府通过精准扶贫,使我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民吃饱穿暖;我们在不愁吃喝的前提基础下进一步提出了吃好穿好的殷切期盼和美好愿望。
民以食为天,食物成为当下诱惑中的急先锋,同时的,食品安全与体育锻炼的问题也随之被提上日程和持续关注。那么作为心智尚且幼稚的青少年难免会陷入温柔的陷阱,在懒惰和暴食中越走越远,身体健康也越来越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系列的体测数据和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与频率中明显看出。
这个时候,我们学校和社会必须适时地提出预备方案,做出积极的解决措施,我们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负责,生活和学习都要关注,而好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不容忽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刻不容缓。
一、重视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近来,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下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断下滑,这一情况广泛存在于各大高校和全国各地,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轻视和忽略,班主任过多的停留在教室教学上,将学生学习和考试成绩看得太重,主要表现在体育课少,甚至是体育被占抢。这些都在无形中消磨了青少年对于体育锻炼的喜爱和坚持,同时也使得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差。
可以说,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减少和降低与学校教育的偏失是密切相关的。青少年学生日复一日的三点一线,在吃睡坐三种形态中不断循环重复,毫无运动轨迹和运动意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别说身体健康了,心理健康都不能确定。
身体好,学习才能更好。我们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必须重视和关注,除去每周两节的体育课,还必须进行每日的大跑操,我们学校需要给予青少年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让学生去培养他们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拥有自己的热爱,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运动锻炼
由于男女生根本上的差异,身体素质的不同,男女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运动习惯和锻炼偏好。我们要适时对接青少年男女生的性格特点,制定适宜的导向指引和科学安排。男生好动,女生喜静;男生一般比较喜欢球类运动,像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等,属于一些激烈的竞争对抗运动,而女生则是偏向于踢毽子,散步等缓慢平和运动。
我们的体育老师可以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活泼天性和运动能力,让他们切实感觉到体育的魅力,真正意义上爱上体育,爱上运动。体育老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男女生在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适度合理安排体育运动,分清缓急,循序渐进的推进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
这些都将有利于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并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也是有极大的推动力的。这也是青少年在这个年纪应该享受到的快乐和幸福,不能让学生只剩学习和书本,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呢,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怎么能行。古代的君子都需六艺齐备,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发展呢。
三、加强审美教育,塑造正确的美丑观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动动手指,刷刷抖音即可。青少年正值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美丑的定义和解释受到了网络信息的冲击和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审美偏差。比如说,体重不过百,不是瘦就是矮。青少年时期是学生高度关注自己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候,青少年对于外界给予的评价和目光极其敏感在意,所以我们对于青少年美丑价值的偏向一定要正确引导,特别是父母家长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将在最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审美观念。
在家校双向沟通中,我们要提高家长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审美教育意识,引导青少年合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其中,家长要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打扮意图和臭美行为,切勿打击批评。毕竟人都是爱美的生物,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恰恰如此。这有利于青少年自尊自爱自信的人格形成和性格培养,从而使青少年的审美观和自信心得到呵护,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
四、联系文体产业发展,增强体育竞争意识
通过对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高效推进体育教育和体育拓展。体育产业对体育文化进行提升,加深体育的内涵和价值意义,文化产业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并注重体育比赛所体现的拼搏奋斗精神,吸引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和竞争比赛。例如,世界杯,NBA,奥运会等等国际赛事的广泛传播,深刻引起了青少年对于体育运动的强烈兴趣,从而青少年想去了解这些体育运动,也愿意去接触和学习这些技巧和技能。
同时的,国家政府所倡导的体育强国和健康第一也将得到落实和贯彻,这无疑会增强青少年的体育竞争意识,青少年的能力信念和认知价值得到提升和巩固。青少年将进一步领略到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会精神,也将深刻学习到团结与竞争的体育魅力,使自己的人生和眼界都获得开拓,格局和境界都别有不同。
五、结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如当下的不良饮食和宣传,使青少年美育的认知偏差,从而导致他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锻炼方式选择的不同,还有学校重智轻体的结构性偏误,进一步削弱了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力。凡此种种,都使得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也相对应的呈现了多样化态势发展,具有新时代新问题的历史特征和现实情况。
参考文献:
【1】段富贵,张志刚.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4-245.
【2】李小妮.审美视域下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
【3】张承,张德东,郝凤霞. 终身体育视角下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2(19):196-198.
【4】刘宏伟.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6(16):147-148.
【5】魏利洪. 基于社会生态学的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拳击与格斗,202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