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习的本质价值,和传统的地理知识学习具有本质差异。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维影响,过于看重学生的应试成绩,导致学生学习内容和课后练习能够建立在对知识点的反复巩固学习和解题技巧的训练上,忽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理念则要求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给予足够的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新课标指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空间思维和视角、正确的人与环境观念、全球化意识、地图技能、实践技能以及区域认知技能等多个方面的重要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成绩,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发展产生长远而积极的影响。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现代信息技术塑造空间体系
地理作为一门理论化的学科,必然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地理知识的抽象信息,大多存储于不同的空间之中。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其的涉及范围广,关联性强,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均会受到人文、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较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如若缺乏空间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平面分析学习地理知识,必然导致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刻[1]。当学生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后,能够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建立虚拟的地理空间思维,实现具有高互动性的地理学习。
利用现代工具辅助教育教学活动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地理信息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采用场景模拟、迁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立体的观察分析周边的地理状况。例如,教师教学“大洲和大洋”的有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多样化的信息渠道了解分析对应的地理知识:“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谁更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了解到海洋占地面积更大。但作为人类,大家的生活大多集中在陆地上,一部分初中生甚至完全不了解海洋,只是通过媒体渠道、旅游景点来间接的了解海洋。因此,教师可以适时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广阔的海洋下藏着多少秘密?”当学生的注意力被问题集中后,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展示地球海洋的广袤。再邀请同学通过电子屏幕共同寻找陆地半球的中心点和海洋地球的中心点。电子地图的强大交互性和灵活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建立对地球不同地理分区的陆地和海洋基本轮廓的认知。在反复的观看学习中,逐步掌握基本的轮廓知识,并形成对应知识的敏感度,一看到相应的海洋或陆地轮廓,马上联想到地球上的具体位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不仅有效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传授地图读图技巧
读图能力也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是地理学习的核心信息来源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分析文字信息,丰富知识储备,从而在地图学习中获得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时,应当有意识的为学生传授必要的地理地图读图技巧,从而提升其读图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关拉美地区的知识内容为例:地图上会重点标注拉美地区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河等,学生能够从地图上直观清晰的了解分析亚马孙河的流域面积、水量和长度等多方面的信息。结合学生之前已经学习掌握的地理知识,能够分析放低地形地势、自然地理条件与亚马孙河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赤道地区的高温、多雨、形成全面的认识。并结合不断缩小的热带雨林面积,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对当地人必须通过破坏森林的方式获取生存资源的行为表示理解,建立基本的人与生态环境意识,深入思考人与环境产生冲突的处理方式[2]。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拼图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趣味性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读图技巧和能力,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培养主动学习思考的探索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无法彰显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初中地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具备优化教学内容的意识,对简单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压缩,而对其中的重点内容或是连贯性较强的内容有所突出,节约教学实践,基于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也不应脱离课堂,而是积极巡视,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
学生独立思考各类地理知识内容后,也会产生各类对应的问题,基本都是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之后得出的。因此,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都代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思考理解程度的不同。基于此,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一些地理知识会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但并没有继续深入探索,而是将想法保留在脑海之中。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学生的潜意识层面便会告知自己,相关的知识内容对于提升自身地理成绩没有直观效果,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锻炼过程[3]。
培养学生地理探索意识的具体过程中,首先需要积极的了解学生具体产生哪些问题,与教师和学生建立全面的交流沟通之后,才能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关我国黄土高原的知识内容为例: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了解黄土高原的具体成因、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等基本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索,虽然一些知识内容可能已经超越初中阶段的学习需要,但也能为学生拓展知识层面,丰富知识储备,从而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也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能够获得极大地提升,也对未来的持续学习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对应的地理知识。一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关俄罗斯基本地理特征介绍的知识内容为例:由于知识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学,并自主搜集有关的资料,制作成课堂报告,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分享,从而完成地理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灵活的采用各种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掌握各种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必要能力,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月娟.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地理学科实践活动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31):81.
[2]李绍英.浅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学苑教育,2023,(31):61-63.
[3]洪应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育界,2023,(2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