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实施方法探究

黄平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610025

摘要: 立足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要求,不少教师发现,拓展型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驱动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拓展知识储备,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文章中,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所得,详细地介绍拓展课程的提出背景,以此为切入点,立足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介绍有效实施拓展课程的教学策略,为其他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借鉴,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拓展课程
DOI:10.12721/ccn.2021.15703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文章以小学数学拓展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导,就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提出背景及其内涵、应用策略进行详细说明,使一线数学教师充分地认知数学拓展课程,掌握设计、应用拓展课程的策略,切实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拓展课程的提出背景

拓展课程早在20多年前就被提出了。上海在1988年的“一期”改革过程中,按照国家教委的委托,将课程结构划分为了必修、选修和活动这三类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在2004年颁布了《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了建设“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要求。其中,拓展型课程是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主体意识,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规划和自我选择的课程形式。由此可以看出,拓展型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而且,在体验拓展型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多元发展。新时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也是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与拓展型课程是不谋而合的。尤其拓展型课程目标的部分内容,是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是密切相关的,如,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等。所以,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不妨将拓展型课程作为有力工具。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实施策略

(一)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参与数学拓展课程教学的时候,他们所需要的是兴趣。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呈现与新知相关的内容,提出问题,用问题抓住学生的眼球,使他们在问题的作用下,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走进数学课堂。以“千克和克”为例,该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各种物品接触,早已亲身感知到了不同的重量。因此,在实施拓展课程的时候,我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走进生活,挖掘相关的生活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同时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迁移经验,进入积极的新知学习状态中,对生活现象中包含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具体地,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前,我带了一袋食盐、一小撮白糖、一个面包等物品,将其展现在面前。在学生观察的时候,我提出问题:这些食物有多重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它们的重量呢?般要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它们的重量呢?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对重量单位展开探究,如此便于发散思维,建构对所学的理解。

(二)探究问题,解答疑惑

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基础的因此,在实施拓展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分析这些内容可以设计出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可以使学生获得怎样的发展,借此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升。数学拓展课程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锻炼数学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所以,我在组织拓展课程教学的时候,会从教学内容抽取出恰当的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同时使学生借由问题的解决,获取数学知识。以“平移和旋转”为例,该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平移和旋转。立足此内容,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初,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火车、电梯和国旗运动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观察这些事物,你们觉得它们的运动有何特点呢?在动态画面的辅助下,学生发现,这些事物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立足学生给出的答案,我引出平移这个话题,并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其他类似的现象。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继续组织动手操作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地绘制一个简单的图片,将其剪切下来,通过平移,拼接出其他图案。如此教学,不仅将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还使学生在生活资源的辅助下,一步步地探寻到平移的内涵和特点,同时潜移默化地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便于形成核心素养。

(三)运用新知,再次感受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性的数学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发展综合能力。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为例,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学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到了统计的意义,同时也掌握较为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使用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些简单的问题。基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后,设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到家中,搜集自己家去年一整年的用水和用电情况,将他们记录在表格中,并和小组成员,合作共享各自整理的表格,就表格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的书面练习的限制,将课堂学习拓展到了课外,不仅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真正地使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世界,还可以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体会到数学的现实应用价值,同时潜移默化地锻炼数学应用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结论: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教师要实施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采用多样的策略,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这些活动,获取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杨继斌. 创设小学数学学习情境,拓展数学学习空间[J]. 教育观察,2020,9(23):137-138.

[2]王亚峰. 小学数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究[J]. 华夏教师,2020,(13):30-31.

[3]李艳茹. 数学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方式略述[J]. 华夏教师,2020,(0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