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潘聪伶

湖南省汨罗市第二中学,4144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迎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实验教学作为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实验条件不充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学生参与度低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又限制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整体提高。本研究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解决措施,为完善实验教学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高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DOI:10.12721/ccn.2024.15703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被赋予更多教育价值与期望。实验教学既是验证地理理论,巩固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目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许多困境与挑战,比如实验资源的缺乏,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参差不齐以及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低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全面发展。

1. 当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背景之下,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进行考察,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实验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1.1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教师都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实验教学的意义。地理实验处于边缘化甚至完全被忽视的地位,造成学生没有实践操作机会,没有亲身体验,对地理现象及原理不能深刻理解。这种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倾向,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本意与目标。

1.2实验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方法简单

很多学校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条件受限,所需实验设备与资料匮乏,致使部分实验不能开展或者仅能通过演示形式完成。与此同时,老师们对实验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多样性不强,常常使用传统验证性实验模式——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单一教学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又很难培养其实验设计与问题解决能力。所以实验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方法单一已成为制约地理实验教学开展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总之,目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学校与教师要想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与质量,就应该改变观念,注重实验教学对地理学习的影响;在积极挖掘实验教学资源和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了更丰富多彩的实验学习体验。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2.1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链接,提升学生实践感知

新课程背景下要把地理实验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验活动设计,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使其对有关知识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把握。该教学策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实践感知。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活动可以对地理原理与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然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去解决实际问题。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水循环”一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实验活动。如学生能用透明塑料瓶、水、小石子和植物自制简单水循环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行为,这包括了蒸发、植物蒸腾、降水和地表径流等多个环节。同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根据校园实际,对校园水循环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例如雨水花园排水系统、绿地灌溉方式等等。这类实验活动既能使学生对水循环原理及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又能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观察力的发展。

2.2实验设计与探究过程并重,培育学生科学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实验教学,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传统验证性实验,而更强调实验设计和探究过程相结合。实验设计作为实验教学的开始,它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依据实验的目的与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的中心思想,它激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记录实验的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最后形成结论。该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与实验能力的发展,也能激发其探究欲望与创新精神。在进行实验的设计和研究时,学生应当采用科学的思考方式,例如观察、对比、分类、总结和推导等,对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和反思。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节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实验活动。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认识岩石圈物质组成及循环过程,再由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来模拟岩石形成、转化及循环过程。实验时学生需使用模拟材料来制作不同种类岩石,通过改变加热、冷却、压力等工况来模拟岩石变质及转变过程。同时学生还要对实验现象及资料进行记录,对不同种类岩石的性质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岩石圈物质循环机理及意义进行探讨。通过这一实验设计及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对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及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还能发展其科学思维能力及实验技能。

2.3信息技术助力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地理实验教学提供了改革的可能性。传统的实验教学由于受到场地、设备和时间等诸多条件制约,很难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突破这些局限,给学生更广泛和灵活的空间。教师可借助于虚拟仿真技术,在线数据分析平台以及其他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虚拟实验环境,对真实的地理现象与过程进行仿真,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交互中探究地理知识。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演化”一章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堂别开生面的实验课。通过虚拟仿真软件的介绍,教师可以对地球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展示地球自产生至今所走过的漫漫道路。同学们可在虚拟环境下对地球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和生物演化等重要事件进行观察,并对其变化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同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从在线数据分析平台上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以探索地球演化规律与机理。

3. 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有着现实而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实验教学现状及不足之处,而且能为完善实验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实施上述对策与建议,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也为高中地理教学整体改革与创新,促进地理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吴贵香.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179-180.

[2]向雪.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朱学尧.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