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在学生思维的培养上通常对知识传递产生依赖性,却不是釆用专门的思维训练方式,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明显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依然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这就意味着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所以,教师要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锻炼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教育质量。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高中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倾向解题的步骤,此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向着全新的思维方式实施延伸,提高变通能力,加强思维的创新性。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使用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将学生合理分组,在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竞争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题目,锻炼学生的快速解题能力,加大基础建设,满足现代化的延伸路径。之后,教师还需要在思维的训练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机械的思维方式,提高知识的灵活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高中数学的学习主要就是思维能力的不断优化和培养,加大学生的思维品质建设,让学生从本质上加大学习建设,让数学学习可以在健康的轨道当中实施延伸,以此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例如,在学习“幂函数”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几个例题,将学生合理的分组,在小组竞争中,共同探究函数的特点,在探究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此时学生在竞争中,激发出学习兴趣,并且加重了对重点知识点的印象。之后,教师就可以将“y=x,y=x2,y=x3”等呈现到大家面前,让学生以发散思维的方式,对幂函数进行定义,探究对应的值域、奇偶性等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新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也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科学引导,使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方式,设定问题,构建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感知微课的魅力,加大数学学习的认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且针对问题,制订出科学的解决措施。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完成讲解之后,将类似的题目呈现出来。此时,学生就可以根据题目的主要内容,分析x,y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满足y≤x,x+y≤2,y≥-3的时候,探究z=3x+y的最大值。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使用何种方式满足这个几条件。
这不仅延伸了学生的自由思维空间,还可以使用图像的方式,将行政区域表示出来。接下来,教师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用何种方式可以发现与行域有公共点的纵截距最大直线?在多种问题的延伸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可以将学生日常中的思维模式变得更清晰,还可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生本课堂理念体现出来。
三、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为各个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高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也需要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直观性。使用信息化技术,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动态性的展示,并将动态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可以理解的具象内容。在“全面、持续、和谐”的视角上,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情感世界。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相关内容的时候,如果仅依靠字面理解,那么公式的理解难度就会变大,并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尚处于偏低的水平,更是难以推进教学进度。此时,为了方便理解,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创设情境,借鉴奥运会期间移动公司的话费收费标准,让学生使用归纳等差数列的方式,将最后的结果计算出来。另外,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动画等方式,丰富数学学习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生活的案例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学会分析问题,并根据问题,针对性地制订出科学的解决措施。
四、尊重学生的差异,强调对教材内容的延伸。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鲜明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使用同样的衡量标准,以成绩的高低衡量所有学生的素质,那么长久下去,就会限制学生的个体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最为真挚的鼓励,并不断地超越自己,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例如,有一个学生虽然整体数学成绩偏低,但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却可以快速地抓住重点。在意识到这名学生的闪光点之后,要对其进行鼓励和挖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闪光点的基础上,向其他的内容实施延伸和提升。既让生本课堂的理念得到有效构建,也让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另外,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生活化的内容产生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和问题教学的方式。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高中数学知识的欲望,一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就会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对应的函数图像。在总结规律之后,引导学生思考“f(x)=f(-x)对其他的偶函数都是成立的吗?当“f(x)=0”的时候,属于奇函数还是属于偶函数的范畴?”在这样螺旋式递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加大教学的丰富性,增强学习的质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动能,保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启贵.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16(1):63.
[2]林凤梅.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