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探讨

徐东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常林镇畜牧发展服务中心,637200

摘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的扩大以及畜牧养殖基地数量建设的增多,养殖业处在迅速发展中,因养殖场户环保意识的薄弱、养殖基地建设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使养殖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十分严重。因此,要对畜牧养殖业加强管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持续发展。
关键词: 探讨;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
DOI:10.12721/ccn.2024.15703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畜牧养殖业是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乡村振兴工作改善农户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提升,需要加以规范畜牧养殖行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发展畜牧养殖的重点工作。

一、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牲畜粪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畜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推动了我国地方民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随着畜牧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差异,导致其环境质量差异较大。就目前来看,畜牧业发展中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与利用不科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等元素,在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氨、硫化氢、甲烷等气体,不仅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危害,也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此外,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和病菌等物质,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会给水体及土地造成严重污染,导致疫病传播,从而给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由此可见,畜禽粪便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饲料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饲料在畜牧养殖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各种饲料原料也随之增加,如玉米、豆粕等。这些原料在经过加工处理后会产生大量气体、液体,若不能及时将这些气体和液体进行科学处理,就会产生各种污染。同时,饲料在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铅、砷等重金属以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此外,动物排泄物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尿液会污染周围的水源,尤其是对于大型养殖场来说,对周围水源造成污染更严重。因此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工作人员须重视对饲料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工作。

(三)药物残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畜产品药物残留主要是指畜牧养殖人员在饲料和饮水中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以及磺胺类药物等,且部分养殖地滥用抗生药物或激素等,这些药物在动物体内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导致动物体内微量元素过多,多出来的微生物则会随动物粪便排出而污染周围水土资源,且会在环境中残留,甚至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由于养殖人员缺乏科学使用药物的理论知识,且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畜禽药物残留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危害当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控制,从源头上控制药物残留问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从而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1]

(四)污水及动物尸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畜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会产生大量粪便、污水等污染物,这些物质都会对周围土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破坏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使土壤变得板结。而污水污染是畜牧养殖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污染类型,尤其是在动物排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且动物尸体腐烂,也会对周围土壤环境造成一定污染,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此外,动物尸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腐化,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动物尸体进行科学处理,就会导致大量污染物扩散,随着雨水、地下水等流入水体,使周边水域受到污染,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从而影响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二、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解决措施分析

(一)增强养殖者生态环保意识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逐渐增多,我国政府对畜牧养殖环保工作十分重视,畜牧养殖污染问题也在逐步改善,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养殖者生态环保意识依然比较淡薄,这也是导致畜牧业污染问题不断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增强养殖者的生态环保意识,在其日常养殖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如养殖人员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要求的畜牧养殖方案,并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一方面要求畜牧养殖人员加强自身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生态环保意识,并在实际养殖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养殖者的教育和培训,强化养殖者生态环保意识,从而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二)创新粪便无害化处理

对畜牧养殖业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也是有效控制畜牧养殖业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处理过程中,应做好发酵工作,提高粪便处理效率,并对粪便中的有机物进行充分降解。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沼气发酵、堆肥发酵等方法,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可以对粪污进行集中处理,采取干湿分离、沼气工程等方法进行处理。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将粪污转化成有机肥料加以利用,以此来尽可能减少粪便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环保效率。

(三)创新污水与尸体处理

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还需重点加强对污水和尸体处理的管理力度,养殖人员可采用创新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首先,对于污水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同时还应建立污水分离管道,对不同的污水进行收集,集中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科学循环利用,实现种养循环一体化,提升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对于动物尸体要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尸体进行严格处理,以防止出现污染环境等问题,如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引进专业饲养人员和防疫人员,对动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从源头上减少动物死亡率。死亡动物尸体,在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监管下,可委托专门成立的有资质无害化处理公司代为处理,这样就能有效解决动物尸体环境污染与疫病发生、蔓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处理人员做好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尸体处理的正确方法,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做好登记记录工作,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威胁。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环保制度,树立正确环保意识,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强化对养殖场污水、垃圾、尸体处理工作的监督力度,提高养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2]

(四)加大兽药饲料监管力度

我国畜牧养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兽药、饲料市场的监管力度,通过定期对市场上兽药、饲料进行抽查,对兽药饲料成分进行检测,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危害民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应严厉打击违法添加或售卖违禁药物的行为,加大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执法检查,重点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行为,发现问题及时依法查处。对于使用违禁药物生产饲料、兽药等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规范饲料生产经营秩序,引导饲料企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而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污染源。此外,对于使用不合格产品的养殖户,相关部门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而对于养殖户而言,应积极学习科学合理用药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生态环保意识和养殖水平,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畜牧养殖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柴霞.当前我国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5,(1):24-26.

[2]宋宏文,当前我国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