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体育舞蹈运动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和预防策略研究

崔洋烁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体育舞蹈水平不断提高,竞争也越发激烈。体育舞蹈选手为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增加了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舞蹈运动损伤问题也随之增加。本文对体育舞蹈的运动损伤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并探寻科学有效的预防策略,来减少和避免在大负荷训练过程中的造成的运动损伤,最大限度的保障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及比赛。
关键词: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预防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4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1.1自身身体素质差

体育舞蹈的训练强度高负荷大,对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对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舞者的肩部、腰部、髋部和腿部等均需要一定程度的柔韧性,才能满足舞蹈动作所需的活动幅度,例如恰恰舞中的纽约步,手臂要求快速大幅度的外展并后伸,同时双腿也有的外旋的动作,这就考验了舞者的肩部和髋部的柔韧性,还有手臂的力量和速度;再例如摩登舞中的反向抑制步,女舞伴处在反身的动作形态下,左腿弯曲下降,后退右脚并下腰,身体的线条向上向后延伸,这体现了舞者的下肢力量的稳定性、腰背部的柔韧性以及整个身体的协调能力。

1.2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不充分

由于体育舞蹈运动强度高,负荷量大,因此在进行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拉伸肌肉,以保证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身体部位的损伤,一般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缺少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通过准备活动,肌肉的协调性、伸展性和弹性会升高,肌肉的滞黏性会降低,使人体更好的进入运动状态。许多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训练前忽视了准备活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兴奋,身体各系统、器官之间不协调,使训练时很快出现疲劳、呼吸急促、肌肉僵硬酸痛,甚至导致肌肉或肌腱拉伤。

体育舞蹈训练和比赛运动量较大,在训练和比赛后的整理运动也尤为重要,舞蹈运动过后,肌肉中有大量的乳酸堆积,如果没有及时拉伸和放松,会出现肌肉的酸痛现象。

1.3技术动作要领错误

体育舞蹈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两大舞群,共十支舞蹈,每支舞蹈的都有不同的复杂的技术动作,而错误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体育舞蹈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错误的技术动作违背了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原理,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很容易出现损伤。例如,探戈舞中的西班牙拖步,这个动作要求男舞伴中段发力,带动女舞伴快速转动身体,并完成向旁的移动,在这个动作的训练中,许多男舞者找不到发力点,带动舞伴的力量集中在手臂上,这很可能会导致肩部肌肉负荷较大,造成肩部拉伤。体育舞蹈作为双人的舞蹈,如果舞伴的技术动作要领出现错误,也很容易给对方造成损伤。

1.4舞伴之间配合不当

体育舞蹈是一个需要男女舞伴协同配合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其他运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双人的配合默契,舞伴间的默契配合程度也是比赛中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摩登舞中,男女舞伴需要面对面进行贴靠,也就是男舞者的右侧身体与女舞者的右侧身体相互紧密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就在这种双人紧密贴靠的舞姿状态下,对双方的配合默契程度要求非常高,当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在舞蹈动作中,男舞者主要起着引导的作用,女舞者需要根据舞伴身体感觉的引带,来调整自己舞步的方向,如果舞伴之间默契不足,没有根据舞伴的引导进行调整,或者舞伴引带出现偏差,会因为双方的舞步方向或重心不一致,出现绊脚的情况,产生运动损伤。

1.5过渡疲劳

对于体育舞蹈选手来说,大量训练和比赛是常态,当训练和比赛的负荷超过机体承受的能力,会产生暂时的身体机能减退现象,也就是常说的运动性疲劳。许多舞者没有科学的训练原则和方法,并且长期进行高负荷的训练,在出现疲劳状态后,没有使身体得到及时的休息和恢复,从而引起机体的过渡疲劳,这种超负荷的训练不仅不会提高舞者的舞蹈水平,而且会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2.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2.1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根据体育舞蹈运动中的各项身体素质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力量素质:通过练习摩登舞架型的静力性训练,可加强舞者手臂以及肩部的肌肉力量;通过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可加强舞者的核心力量;采用阻力跑、负重弓箭步走、半蹲走等,可提高舞者下肢的静态支撑能力;进行深跳、单腿跳,可提高舞者脚踝的动作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可通过开肩、下腰、压腿与踢腿,来提高舞者肩部、腰部以及腿部的柔韧性。体育舞蹈的各种基本步伐,也可有效的提高舞者的协调性和灵敏素质。

2.2科学的进行准备活动

科学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全面的活动,还能为之后的训练和比赛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体育舞蹈而言,芭蕾形体训练是最适合的内容,可分为把干动作和地面动作。适合准备活动的把干动作:站立、把上压腿、把上踢腿、压肩、下蹲、风丢、划圈和控制等;地面动作:把下一位和五位擦地、下叉、手位组合、小跳、原地转和平转等。

2.3规范技术动作要领

预防由于错误动作或发力部位造成的运动损伤,关键在于掌握规范正确的技术要领。舞者在对新动作进行练习之前,首先要了解动作的原理和结构,深入的理解其理论,并请教师讲解演示,对动作进行详细解析,仔细观看动作完成的具体过程,最后思考可能出现的失误的地方,建立起正确的防范意识。

2.4加强舞伴之间的配合训练

提高舞伴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既可以提高体育舞蹈的整体水平,也更好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于男舞者来说,要熟练的掌握舞步,多与女舞伴进行交流,多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确每个身体引导动作要表达的意图,建立舞伴之间的默契;女舞者应提高自己对舞伴理解能力,根据舞伴的身体信号,迅速的变换舞步和姿态,两人之间的配合会更加默契。

2.5运用运动损伤知识消除疲劳

为预防运动损伤对舞者带来的影响,舞者应多了解运动损伤的知识,采用良好的恢复手段,消除舞蹈训练的疲劳。例如,在快节奏舞蹈的训练中,穿插一些慢节奏的舞蹈进行适当的放松;在训练中段,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观看舞蹈视频,使身体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在训练后,对疲劳部分的肌肉进行推、揉、捏、按、压、拍击、抖动等,使毛细血管扩张,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加速排出肌肉中的乳酸;休息时,也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手段消除疲劳。 

参考文献

[1]邹红,陈华,李朝.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比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5):25-26. 

[2]吴冬颖.湖北省体育舞蹈专业院校选手运动损伤的防治[J].传播力研究,2018,2(18):193-194. 

[3]赵俊. 北京部分高校体育舞蹈代表队标准舞选手运动损伤的致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8.

[4]王碧怡,岑雅影,蔡美燕.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教育教学论坛,2018(03):79-80.

[5]刘宏超,王常安,王波.大学生体育舞蹈运动损伤原因与预防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2017,38(02):30-31. 

[6]王常安.大学生体育舞蹈运动损伤原因与预防策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02):149-151+177.

[7]魏沛骏.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青少年体育,2016(10):93-94. 

[8]陈款.体育舞蹈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预防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1):10-11. 

作者简介:崔洋烁(1998-),男,汉,山东济南,在读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