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采样方法探讨

仇浩南

徐州艾弗瑞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 本文详细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采样的多个方面,包括调查目标的确定、监测点位布设的方法、监测重点的选择及采样方法的实施。文章强调了采样方案的科学性和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升现场采样水平的有效对策。通过严格的采样计划和数据审核,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污染评估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场地土壤;地下水;采样方法
DOI:10.12721/ccn.2024.15703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污染场地调查目标

污染场地调查的主要目标是对特定区域内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了解,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范围,评估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获取可靠的数据,为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污染治理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污染场地调查还旨在识别污染源,分析污染成因,揭示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和恢复生态功能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污染场地的系统调查,推动实施科学的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

2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监测点位布设方法

2.1 随机法

随机法是一种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整个调查区域内通过随机或伪随机的方式选取监测点位。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其操作简便,能够较好地保证样点的代表性。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可能会忽略场地内部的污染分布不均问题,导致采集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场地的实际污染情况。为了提高随机法的准确性,通常需要增加样点数量,这又会增加调查的时间和成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随机法通常与其他布设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既经济又准确的效果。

2.2 分区法

分区法是根据污染场地的特点和污染物分布规律,将整个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再在每个小区域内布设监测点位。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更细致地反映污染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和不规则污染源分布的场地,分区法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数据。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即布设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大量的前期调查数据来确定分区的界限和监测点位的具体位置。此外,分区法的成功实施还依赖于调查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

2.3 系统法

系统法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律和间距在调查区域内布设监测点位的方法,通常分为规则网格布点法和等间距沿线布点法两种。系统法的优点在于布点均匀、规范,便于采集、处理和解释数据,尤其适用于对整个调查区域的污染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的情况。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即难以适应复杂和多变的污染场地条件,可能会忽略局部污染的高值区,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准确。因此,在使用系统法进行监测点位布设时,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或根据后期数据调整点位布设,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监测点位布设重点

3.1 监测点位区块划分

监测点位区块划分是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的区块划分应基于充分的前期信息,包括场地的历史用途、潜在污染源分布、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块。每个区块的环境特征和污染状况应相对一致,这样能够确保在同一区块内布设的监测点位能够代表该区域的真实情况。区块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监测点位布设的准确性,因此,调查人员需要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科学的区块划分。

3.2 监测点位网格布设

在区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监测点位的网格布设是确保调查全面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网格布设即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间距在每个区块内布设监测点位,形成规则的网格状。这种布设方法的优点在于布点均匀、系统,便于全面获取场地的环境信息。但网格布设的密度和间距需要根据调查目的和场地条件合理确定,密度过大会增加调查成本,间距过大则可能遗漏污染的高值区。因此,在进行网格布设时,调查人员需要权衡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网格大小和点位间距,确保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3 注重点位纵向布设

对于污染场地环境调查而言,仅仅关注点位的平面分布是不够的,纵向布设同样重要。纵向布设即在确定的平面位置上,按照一定的深度间隔设置多个采样点,以获取不同深度上的土壤和地下水样品。这种布设方法能够反映出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对于理解污染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纵向布设的深度和间隔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污染特征来确定,一般应覆盖可能受污染的所有地层,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通过对点位纵向布设的关注和优化,能够极大提高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采样方法

4.1 前期准备工作

进行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采样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采样准确性和代表性的关键。首先,需要对场地进行全面的初步调查,了解场地的历史用途、潜在污染源分布、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基本情况。其次,基于初步调查的结果,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明确采样点位的具体位置、采样深度和频次等关键信息。同时,还需准备相应的采样工具和容器,并确保它们的清洁无污染,以防交叉污染。此外,采样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熟悉采样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采样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前期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采样数据的可靠性,因此不容忽视。

4.2 常用的采样方式

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采样方式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采样方式对于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至关重要。土壤采样常用的方式有挖掘法、钻探法和管取法等。挖掘法适用于浅层土壤的采样,操作简便;钻探法适用于深层或硬质土壤的采样,能够获取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管取法通过将采样管插入土壤中来获取样品,适用于不同质地的土壤。地下水的采样通常需要依靠井点,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和流动情况,选择抽水法、湧水法或者吸水法进行采样。无论是土壤采样还是地下水采样,都需确保采样过程不会对样品产生污染,同时要对采样的时间、位置、深度等信息进行准确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提供依据。

5 提升污染场地调查现场采样水平的有效对策

5.1 合理编制现场采样方案

为提升污染场地调查的现场采样水平,首要任务是合理编制现场采样方案。这要求调查团队根据场地的具体条件,如污染历史、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等,综合评估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和工具,并明确采样频率和时间,确保所获取的样品能够真实反映场地的污染状况。同时,采样方案还需要考虑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采样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通过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严格数据审核

数据审核是确保采样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调查团队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数据审核机制,对现场采样人员收集的数据进行详细核查。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采样点位的坐标、采样深度、采样时间等关键信息,以及采样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是否符合标准。对于发现的问题和疑点,需及时追踪调查,确保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的数据审核,可以有效避免人为错误和偏差,提升数据质量。

5.3 重视数据记录

在污染场地调查现场采样中,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样不可忽视。采样人员需认真记录每个采样点的具体信息,包括采样位置、深度、时间等,并对现场的环境条件进行描述。对于采样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或问题,也需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此外,采样数据的保存也需引起重视,建议采用电子记录和纸质记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重视和优化数据记录工作,能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污染评估提供坚实基础。

6 结语

通过对污染场地调查采样方法的深入分析,我们认识到,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点位、选择恰当的采样方法,并注重数据质量管理,是确保调查结果可靠的关键。笔者认为,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优化调查方法和提升现场工作水平,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评估污染场地的风险,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撑。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性的挑战,更是一份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鑫.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1):176-178.

[2]秦海芝,童彩环.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采样方法[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