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习的是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收获也十分可观。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没有办法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统一的教学进度和难度会让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轻松无趣,让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学习效果不佳。如果我们能够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就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过在当前的差异化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根据差异分组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由于数学教师认为知识比较简单而直接统一的教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让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发挥,就算有教师认识到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也仅仅只是做表面功夫。在教学过程当中,随意分组,导致小组内同学的学习程度不同,差异性较大,无法进行高效的差异性学习。有的小组全部都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的小组全部都是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但教学进度是一样的,在进行课堂交流的过程当中,一些学生完成了问题而无所事事,一些同学却感觉回答问题较为困难,而组内学习情况是相同的,导致没有领头羊带领他们进行问题攻克,差异化分组学习的效果不明显。
我们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将学生平均分布在不同的小组当中,让每一个小组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又有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这样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当中,才能够以先进带动后进,让优等生以引导的方式启发其他同学的思维,辅助完成课堂的有效教学。
比如说在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就按照要求将学生平均分为了不同的小组,特意叮嘱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都还不错的学生成为“领头羊”,带动组内的内向生进行学习实践,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比较“3/4,5/6,6/7”的大小。在提前安排下,作为领头羊的同学,让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进行动手实践,有意识的让三个不同的同学画圆,之后分为四份,六份,七份,并将其中的对应不同份数涂为阴影,在三个圆形的比较之下,完成了分数大小的比较。这时领头羊同学又随机挑选了组内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三组分数的大小不同的体现,在小组互动的过程当中,完成了习题内容。既满足了课堂学习要求,又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获得了实际锻炼。
二、设置差异学习目标
事实上,在进行实际数学教学时,教师往往不会采用差异化的教学形式,而是直接用统一的语言问题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在课堂上让所有同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也更加喜欢提问,有能力的同学,让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处于课堂的边缘位置,既没有能力回答教师的问题,跟不上思路,无法进行高效学习,又无法获得回答问题的成就感,让他们对数学课堂产生抵触。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不同的同学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在面对同一数学知识时,我们应该设置不同的难度问题,向同学进行提问,以针对性的不同提问方式和难度,对不同思维能力的同学进行启发,当然也要注意对不同层次同学的提问和赞扬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学习的进步和成就感,才能够以此为激励,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
比如说在学习正方形时,我就设置了不同难度的问题:①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判定条件是?②平行四边形abcd为矩形或菱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③如果矩形abcd的四条边都相等,那么它是什么图形?通过不同难度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发问,既能对所有同学的思维进行训练,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能力。
三、分层练习,不同习题难度
当然只进行差异化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实际能力,布置不同难度的习题,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在进行课后习题布置时,一定要选择难度适中,数量适中的不同层次习题。我们需要布置题量相同,但难度不同的不同层次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训练,既对学优生进行针对性突破,又为基础生强化复习。
比如说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习题布置层次可以如下:①基础部分:(25+3)*2,(52-2)*5等等,②能力提高:301*25-25,42*101等等,③针对突破:101*101-101,99*199等等,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设置不同程度的习题,对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进行差异化锻炼,既能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又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体数学素养。
总的来说,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差异化教学,我们数学教师需要做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和把握,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分层,对课后习题进行针对性布置,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立娜.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01)
[2]彭雯,于敏章,李梦君.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小学数学弹性作业设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