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

王红兵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夏店镇中心校,046203

摘要: 伴随着教育部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情境化教学,是一种以现实生活或虚拟场景为背景,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任务为目标,以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情境化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树立教学情境化的意识,创新发展教学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关键词: 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4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情境化教学具有形象逼真、情深意长以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的显著特点,将其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着丰富课堂形式、调动学生兴趣、推进教育进步等意义。在教学的设计和方法上应重视对学生的情境化教育,使其具有生活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初中地理教师要把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生动的材料为依托,让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知识,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当前中国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虽然课改一直在进行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模式在逐渐形成,但由于受中考应试的影响,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时候还是是建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之上,而其主导的教学模式则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听学练为主。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逐渐减弱。尤其是初中生,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太过抽象,致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缺乏热情;从原理上讲,地理与生活中的知识紧密相连,可以相互联系。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教授学生一些应试的技巧,在课堂上没有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没有注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下降。所以,初中地理知识情境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一个情境化的教育情景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去获得更多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教学情景,而地理教学同样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教学条件不到位,没有营造正确的教学情景,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初中生的学习特征是他们逐步脱离了幼稚、不成熟,但还没有进入高水平的教育活动和学习状态,这也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然而,当前中国初中地理教学大都是教师照着课本上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很好,学生却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也没有真正体现出地理情境化教学的价值。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通过观察别人的穿着和外貌,了解各地的习俗,不仅缩短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可以使地理知识更加生动,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也可以使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构建合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知识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断提升。

(二)对情境化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

实际上,在以生活为中心的地理教学中,对于教师的考验也越来越多,教师要寻找最符合地理教学的情境化要素,必须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要热爱生活,要具有良好的观察生活能力,把生活中有关的地理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对初中地理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很多教师的地理知识水平都很高,但是他们对情境化的认识并不深刻。如果教师的层次不能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则很难达到以地理教学情境化的教学目标。初中生的自律性还不够强,缺乏对初中地理情境化知识的充分了解,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大量实例,把生活知识转化为地理知识,学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并在实践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地理的兴趣,持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地学习、成长,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三)引入生活中的趣事调节课堂氛围

初中生在课堂上往往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地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觉得地理知识比较枯燥,很难集中精力,难免有人会走神。所以,调节课堂的氛围非常重要。如果一位合格的初中地理教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后,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寻找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如,寻找一些在地理历史上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趣闻,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往往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提高。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给某些国家增加一个别名,介绍一些在各个地区发生的好玩的事情。这样一来,教师在上课时就不必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发愁了,这说明了有趣的生活趣事对调整课堂的氛围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气氛,在课堂上,要把趣味性的内容与课堂气氛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四)增强教学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及对地理知识的合理运用。例如,在初中地理环境“辨别方向”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指南针”等教学工具,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并运用仪器来辨别方位。同时,地理教师还能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观察树木、观看星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很多地理的学问都是从日常的生活中体验中提炼而成,最终应用到生活和日常的实践之中。因此,地理知识和它的学科实践都与生活要素密不可分,而它又与我们的社会实践息息相关。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基础外,更要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课堂上,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把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真正地进行地理情境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阿古达木.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2).

[2]蓝贵条.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化元素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0(4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