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空间思维培养途径的研究

孟宪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龙泉中学,255144

摘要: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空间实践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很多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这点,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和分析,而忽视了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被摆在重要位置上,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 初中地理;空间思维;培养途径
DOI:10.12721/ccn.2024.15704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知识拓展,并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名胜古迹等,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也可以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发表观点,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实践作业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学习了“长江”这一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江边实地考察,观察江水流动时的不同形态,并用相机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尝试画出长江流域内的河流分布情况,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完成这项任务时,不仅会获得很多地理信息,同时也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对空间环境的认知水平。这种由近及远的空间认识模式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空间概念,而这种形象化的空间思维则能够为其今后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世界主要山脉》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画出高山、山谷等地形区的示意图,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著名的山脉图片,并引导学生猜测这些山脉可能存在的位置。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小组合作讨论,找出这些山脉所在的位置,并在地图上标出来。最后再将所有学生找到的山脉与实际地形进行对照,发现是正确的就打“√”,如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就打“×”。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还有很多地理插图都包含丰富的信息,比如《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创作的空间。如:在教学《土地利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用彩笔画出你们家乡的土地利用图,然后分享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他们家的土地大都被耕地占用了;也有学生说由于耕地少,所以大部分居民住在城里;还有的学生说因为经济发展需要,农村已经出现了工业污染。对于这些观点,教师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要学生愿意表达,无论观点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且适当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出自己心中的“山”“川”,然后再进行分类总结,以加深学生对地形的印象。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画的图与书本上的图相结合,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来归纳总结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并展开自由演讲,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想象,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四、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拓展

地理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掌握了一定知识之后,还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拓展与发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想象,给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洋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洋流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常见洋流的分布情况等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果地球上没有洋流会发生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比如没有洋流就不会有降雨等。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那么,洋流对我们又有哪些影响呢?例如,当南美洲的洋流流向北半球时,那里就会出现暖湿气流,给当地带来降雨;而当非洲的洋流流向南半球时,那里就会出现寒冷气流,导致当地降水稀少。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清晰地认识到洋流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当然,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想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分析地理图件,掌握空间原理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对地理图进行分析。由于地理地图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而制作的,所以要尽可能地做到真实、准确、形象和直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地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地理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和理解来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出全国地形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找出我国各大山脉的位置,并对其形成原因做出解释。

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师也可以对其他国家进行分析,如美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等。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划”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地形地势,然后再详细讲解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并且要及时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些问题。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空间结构。最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学习完我国行政区划之后,教师还需要对中国台湾地区进行分析,重点介绍台湾岛的地形特点和人文景观。比如: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我国台湾地区的地形地貌,然后再对台湾省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以加深学生对于该地区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台湾地区的自然环境、交通运输状况、自然资源等内容,让学生对该地区有更多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该地区的相关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思考台湾省的发展历程,并将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关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放眼整个世界,学会用宏观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总而言之,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学习难度较高,所以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不能单一地依赖教材,而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

结语

初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也对学好地理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辅助手段,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赵越. 初中地理课程与国家安全教育的融合研究 [J]. 教学与管理, 2023, (30): 81-85.

[2]孙理想.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J]. 华夏教师, 2023, (29): 81-83. DOI:10.16704/j.

[3]郑惠元,户清丽.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师课程理解能力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 [J]. 地理教学, 2023, (19): 19-25.

[4]刘志镇. 问题导向下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成效的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 (19): 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