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杨卿倩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西华师范大学一期,637000

摘要: 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方面的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DOI:10.12721/ccn.2022.157011
基金资助:本文系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2021年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立项课题《高校校园“内卷化”现象的分析——以南充高校为例》(编号为:S202110638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地址:

高等院校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积极发挥育人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践的重要载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核心。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主流价值观念,增强师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或突发公共事件结合起来,传播主流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许多大学生由于对这次疫情认识不足,必然会产生一些恐惧恐慌心理,甚至错误地归咎于社会治理不力,对疫情防控缺乏信心。同时,高校要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始终服从党的领导,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有利于加强学风建设,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

高校学风建设既是立校之本,又是发展之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强化监督,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争做大学生文明实践”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号召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做好学风建设工作。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文化建设表象化

校园文化的基础是物质文化。地方高校纷纷加大对物质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教学文化设施,旨在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环境。但其中一些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却比较单调,而忽视了结合其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进行的物质文化建设,造成了物质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矛盾。

(二)精神文化建设浅层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但目前一些高校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些高校没有体现自己学校的道德标准和治学指导风格;有的高校教师存在文化知识水平低、教育理论层次不高、教学技能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敷衍塞责、不爱学习等现象;有的高校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沉迷于网络游戏、爱学习等现象;有的高校学生不遵守课堂教学秩序,甚至寻衅滋事,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有些高校没有把这四个方面统一起来,没有使“四风”建设齐头并进,而是有抓有放、有重点、有重点,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根基,呈现出浅层化特征。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筑牢“两个阵地”,做到知行合一

1.筑牢教书育人第一课堂主阵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十九大报告中,我们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目前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责任空前重大。大学课堂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阵地,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不可忽视。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思政课教学计划,着重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耳濡目染、耳濡目染,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

2.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第二课堂,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政教育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是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深入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丰富校园生活、放松身心为主,开展高雅艺术入校活动;开展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以增加修养、增长知识为主;透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丰富“三个载体”,做到相辅相成

1.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文情怀随着教育的发展,全社会对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注重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情感需求,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经过科学的设计,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营造出绿草如茵、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其中陶冶情操,涵养性情。在景观布局中,如草坪、宣传栏、雕塑等,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校园文化精华等内容融入其中,赋予其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从而展示大学发展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

2.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要有独特的魅力特色,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都是独特的个体,要充分挖掘其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如此,既能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又能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价值追求,并提出正确的道德准则。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师生,突出马列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高等院校宣传部门应定期对学生工作者进行全方位的网络文化建设培训,提高他们对网络思想教育的认识和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网络宣传队伍,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有效引导、监督和控制校园网络舆论,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树立网络道德形象。

参考文献

[1]董开颜,谭博.时代激变下的融合之道与通变之途:“新文科”和“新商科”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第十七届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综述[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21,30(01):61-78.

[2]陈日月.地方高校文化建设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52-53+56.

[3]王洋.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途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1(17):83-84.

[4]张世金.“双高计划”建设中建筑类高校文化育人途径探究——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21(02):82-85.

[5]杨松蓓,赵月杨,张伟.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文化育人中的路径研究——以四川旅游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为例[J].中华武术,2021(02):122-1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