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班主任教育与管理工作优化策略研究

刘利

重庆市合川龙市中学,401544

摘要: 新课改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更多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将迎来全新的考验与挑战,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在高中这个特殊时期,班主任应找到适用于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管理制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心理引导,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班主任;教育与管理
DOI:10.12721/ccn.2021.1571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高中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高中班主任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管理效率,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作出贡献。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班主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意义

总的来说,高中班主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就学校教育管理而言,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利于推动校园文明环境和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发展。除此以外,还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营造团结友善的学习氛围。第二,助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增强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第三,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在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使班主任自身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相应提升。第四,对学校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首先强调要重视培养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方面要重视提高班主任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育方法,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实现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这对促进学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高中班主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1.尊重学生个体认知,营造自由民主氛围

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都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领域而言,更加需要广大教师将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主体,尊重其个体认知。不管是进行日常教学时,抑或是班级管理时,都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以往由班主任全权管理的落后观念。班主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学生利益为中心,制定民主管理政策,这非常有利于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不仅如此,新课改的核心观点中还包括民主性管理,课程改革的实施前提就在于转变以往的应试教育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自主思考、自我管理、自觉约束。班主任和学生沟通时,应尊重学生想法,针对班内的决策性事件,可用投票方式决定,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身意见。至于那些纪律性差、不服从管理的学生,班主任要多与其进行交流,学会倾听其想法,找到存在这些问题的实际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班主任要注重给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管理,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

2.用好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出现具有其必然性,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也是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方面,班主任不能武断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自身也不能拒绝信息化手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心思都比较敏感,尤其不喜欢被管束和教育,所以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说话方式,应该抱着与学生交朋友的心态,尽量通过聊天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状况。如,针对高中学生早恋等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建立“情感咨询室”,通过“不见面”交流的方式,既照顾学生的害羞情绪,也帮助学生疏通了相关“堵点”。又如,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电影,组织讨论,既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还能受到教育。此外,班主任要定期对信息手段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对好的内容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对学生不欢迎的内容进行完善或完全抛弃,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

3.强化制度管理。

班级管理制度是一个班级的“灵魂”。高中学生从年龄上讲已经可以理解制度,接受制度的约束,但在班级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因而,班主任可以按学生个性不同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起草一项制度,制度初稿形成后,各小组传阅、修改,然后召开班级会议,对已制定的制度进行讨论、表决和审定。制度内容可涵盖多个方面,如卫生制度、课堂制度、自习制度、测试制度、值班制度、文体活动制度、作文讲评制度、班委选举制度等等。制度在于执行,班委主要负责有关制度的落实,同时成立监督小组,让除班委外的其他学生轮流承担监督小组成员,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好参与的“度”,既不能不管,也不能管得太多。此外,还要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部分制度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4. 营造具备德育功能的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师生在教与学的班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为大家所接受的价值理念和审美取向。这虽然是“隐形”的,但却是一个班级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强化班级文化建设,就要渗透德育内容,具体来讲,一是用德来管理班级,使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和约束学生的言行,提升其道德意识,增强其道德情感,确保班级健康发展。二是结合班级制度建设,确保德育内容、德育主题活动等开展制度化。三是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特征,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开展德育工作。比如,可以结合节庆开展各类活动,鼓励学生讲述涉及节日的典故、有趣的经历等,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老师等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述更多的文化知识。

结语: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身为高中班主任,还应持续增强自身与学生相处的能力,学习更多与学生相处的技巧。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中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性格跋扈张扬、四处惹是生非等问题屡见不鲜导致不断加大了班主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难度。基于此,班主任还要针对引发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展开深入研究,找到教育与管理的难点,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陶政.解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魅力中国2020(10):55-56.

[2]罗宗超.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新课程导学,202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