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商业会计信息化探究

刘晓敏

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速,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也在高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与成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与挑战。现代企业中信息技术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而会计信息化建设占据突出位置,因为这直接关乎行业经济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同时会计信息化建设也是现代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商业会计信息化展开深入的研究,为行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商业;会计信息化;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28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及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是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行业发展规模的扩大,竞争趋势也在逐步增强,因此为了满足大环境背景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相关领导人员需要注重会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在综合市场的竞争力。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在于它不仅仅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还包含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以及会计管理信息化等更深的内容。

二、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一)普遍性

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快、成效大,只是还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的水平,在会计理论方面却相对滞后。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赖以存在的依旧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既没有修正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更没有构建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二)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信息集成包括三个层面:企业组织内外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只要一次输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建立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上的21世纪会计信息系统是与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有机整台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信息系统,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

(三)动态性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无论是企业组织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例如入库单、产量记录)。也无论是局域数据.还是广域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系统,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信息动态地反映企业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渐进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备受人们关注,对于行业发展可以说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的体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计信息化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会计决策人员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的支持,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三、商业会计信息化研究

(一)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可谓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是十分迅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所以利用好现代科技技术已经成为商业企业的趋势,会计信息化在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帮助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决策。伴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和信息化已进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信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大变局,叠加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影响,发展核心技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在数字时代要建立自己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从而带动一代人发展。

(二)加强复合型会计人员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与此同时,内部经营项目种类也在发生变化,而为了满足自身会计信息化建设需求,企业需要加强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数据显示,我国会计人员数量已超过2000万,但其中高端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才、创新型复合型财会技能人才紧缺。与会专家认为,智能估值标准与技能融入财税会计、金融、审计等相关专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对智能估值人才的培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智能估值+会计”“智能估值+金融”“智能估值+审计”等形式,培养大量具有智能估值技能的会计、财务、金融、保险、审计等复合型专业人才。据了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确定了“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基本制度的设计。其中,由中联教育承担“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工作。

(三)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共享

通过建立监管部门企业应针对分公司的财务数据上报工作建立相应的监管部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管理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种新型的集中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在企业内建立的部门,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会计业务的统集中进行,从而起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成务行为规范性和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完整的财务体系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对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同时使得会计工作得到良好的规范,保证财务工建立后应对企业的各个分公司原有的财务系统进行整理归纳,做到对原始数据库大量信息的有效整合。企业应加大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投资,确保其硬件和软件设备能够充分满足对财务数据传输和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以满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员工能力的高要求,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最后,企业应设置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效率和贡献上的考核,对试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利弊及应对措施工作系统具备完整的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

[1]蒋昌军.两岸会计信息化相关法规比较[J].财会通讯,2012(19):98-99.

[2]刘江.对外经贸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1(9):47-49.

[3]孔鹏.武汉烟草商业会计信息化机制创建[J].当代经济,2010(15):42-43.

[4]徐裕芬.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3):105-106.

[5]王扬,王彤.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发展探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