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段宏菊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水利局,河南商丘市,476800

摘要: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这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还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在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同时,降低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利水电 ;施工现场 ;环境保护 ;对策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我国在江河治理、水资源开发、水电建设中都离不开水利水电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建设大坝、水库、引水渠道等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土地进行挖掘、填埋等作业,破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土地的荒漠化、盐碱化等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环境保护措施,可以确保工程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对未来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1造成水资源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理,会直接排放到水中,这些废弃物包括生活废物、施工废物等,废弃物中的生活废物和施工废物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这些物质会严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而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在水中沉积下来,抬高了河床,改变了河流的流向和流速,这种改变不仅会破坏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还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如水流方向的改变可能导致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

1.2出现空气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部分建筑材料,这些污染源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和扬尘,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尾气,其中包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仅会污染空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并且,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石等,这些材料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扬尘,扬尘会随风飘散,严重影响周围空气质量,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1.3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利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开挖、填埋和堆放等作业会直接改变土壤的表面结构,降低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在雨季或风季,土壤容易受到侵蚀,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一旦土地受到破坏或污染,恢复其原有功能和质量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土地的恢复可能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2.1科学选取建设位置

水利水电工程在科学选取建设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先,明确工程的建设目的和功能需求,例如水库的蓄水、防洪、灌溉等功能,以及水电站的发电功能,根据功能需求,选择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地理位置。其次,在选择建设位置时,要考察地形的起伏、河谷的走向、岩层的分布和地质构造等情况,理想的位置应在地形较为平坦、河谷狭窄、岩层稳定、地质构造简单的地方,这样可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工程效益,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除了考虑自然因素外,还需要综合评估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等因素。例如,需要评估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就业、交通、旅游等方面的正面影响,以及可能的负面影响,如移民搬迁、生态环境改变等。最终,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选择出最能够满足工程功能需求、施工难度低、工程效益高、地质灾害风险小的位置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地点。

2.2.完善建设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因素,进行反复论证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可行、经济节约性。并根据工程实际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环境保护体系等。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利,以便于加强各单位间的协调配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注重施工质量的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验收程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预防,制定风险应对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如加强地质勘查、预测气象条件、制定应急预案等。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在工程建设之初,应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计划,明确保护的目标、措施和责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缓解措施。

2.3优化施工现场环境

2.3.1水环境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应建立系统性的污水处理系统,如对生活污水处理需要进行沉淀或者加药净化,达标后才能用于道路洒水降尘或者绿化养护,对施工人员的旱厕进行防渗处理,对食堂污水进行隔油池预处理,严禁生活污水乱排乱倒。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弃物,需要经过净化用于拌和场内洒水降尘、冲洗骨料等环节,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对淤泥进行定期干化处理,并将其运至指定的渣场,严禁砂石废水排入江河。对流动的、比较分散的施工废水进行集中处理,比如临时拌和站、混凝土罐车冲洗和制浆站等产生的废水,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地形挖排水沟或者设集水池,先对废水进行自然沉淀,然后再用于场地洒水。此外,对于受影响的生态区域,应采取生态补偿和修复措施,如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2.3.2空气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应尽量采用封闭式施工,减少露天作业,控制施工扬尘的排放,对于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采取遮盖、洒水等措施,对运输车辆进行清洗,防止车辆携带泥土。

同时,在施工现场和周边地区设立大气质量监测点,实时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采用低尘工艺、安装除尘设备等。

2.3.3土地资源保护

在建设过程中,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各类用地的范围和界限,防止盲目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的布局,尽量减少对土地的扰动和破坏,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特别是对耕地、林地等敏感区域的占用。同时,对必须占用的土地资源,采取覆盖保护、植物覆盖等措施,控制土壤的流失和侵蚀。在工程运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土壤保护制度,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方案和措施,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来推动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柳炎杰 . 金遵干渠环水保措施动态施工机制研究 [J]. 经贸实践,2019(3):262.

[2] 赵建鑫 . 浅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及模式 [J]. 绿色环保建材,2018(4):223.

[3] 董惠慧.初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及环境保护策略[J].科学与财富,2018(2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