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优化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方式分析

权宗强

广元市朝天区之江初级中学,6280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日益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学生们只是在考试之前背诵一下重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升。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地理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与学习效率,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从而切实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有效方式
DOI:10.12721/ccn.2024.15706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当前,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付诸实践。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内容涉及尤为广泛,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复杂繁多,且授课时长有限,这导致许多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填鸭式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地理素养的提升造成阻碍。因此,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如何提升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摆在初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部分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仍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大部分的教学时间为教师讲解书本知识,为学生讲解习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陷入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学习中,通过反复地刷题、做题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地理知识,而是依靠死记硬背记忆知识内容。初中地理教师缺乏学科教学观念,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切实地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没有及时更新先进的教学观念,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作用,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很少会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导致课堂学习内容较为单一,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

二、基于新课程标准下优化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方式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多以板书、板画为主,这样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构思板书、板画设计,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往往还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传统的板书、板画非但不足以吸引他们的目光,还加重了课堂的沉闷氛围,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会逐渐失去地理学习的热情,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要更加注重提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采取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板书板画为辅的教学形式,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场景以动画的形式进行直观演示。在这一过程中,这些令人费解的空间概念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最为简单直接的呈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他们的理解,还充分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引发学生对地理运转原理甚至宇宙运行法则展开无尽的遐想与探索。再比如,教师在对“海洋与陆地”这部分知识进行讲授时,首先可以进行图片演示,将地球表面分别用白色、褐色和蓝色代表云层、陆地和海洋;然后采取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大陆漂移假说的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总之,创设多媒体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板书负担,发挥着事半功倍的效用

(二)组织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小组合作,即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思考、分析、推理以及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与组内同学互相分享交流,共同经历地理学习探究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们会积极表达分享自己对地理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生们会互相启发,并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突破重难点。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是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中生成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小组学生积极展开互动交流,从而在创建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比如,在《多变的天气》这部分内容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常见的天气符号,需要判读卫星云图及风向标,其中包括的知识点非常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观看的天气预报图示以及教材内容,自主总结表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天气的符号。当学生个人总结出表示天气的符号后,再与组内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加强对天气符号的认识。学生们不仅可以围绕教材重难点内容展开讨论交流,还可以围绕重难点习题展开讨论交流,互相分享表达各自的习题分析解答思路,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如教师可以呈现某日美国本土天气预报图示,引导学生结合直观的图示分析其表示的天气类型,分析图式中表示的适合出行的城市等。每一个学生都要结合图示进行自主分析和解答,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天气符号的学习和辨认。

(三)组织比赛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初中生大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希望在比赛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最强水平。而且很多学生知道具体的比赛内容、比赛时间以及奖惩措施后,会积极准备比赛,并会严格要求自己,因而就会加强对地理内容的整理、归纳以及理解和运用。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学习活动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根本目标,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地理比赛活动,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地理学习潜力。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抢答比赛。即教师随机出示地理问题:“西北风的意思是什么?卫星云图的蓝色表示什么?夏季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是什么?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知道答案的学生立即举手说出具体的答案,答对者获得相应分数,答错者不扣分。如果班级学生的思维反应均比较快,且都非常积极,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答案写到练习本上,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练习本上的内容来评选出班级中的获胜者。

三、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创建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地努力,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学习,合作交流,比赛活动以及导学案学习和趣味化作业练习等多种学习活动,并加强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严斌.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2):78-80.

[2]王弘业.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22(29):9-11.